城市书房
——“都市15分钟文化圈”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2016-06-12吴蛟鹏温州市图书馆
吴蛟鹏(温州市图书馆)
城市书房
——“都市15分钟文化圈”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吴蛟鹏(温州市图书馆)
摘要:城市书房是温州市图书馆基于RFID技术打造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图书馆。文章从服务流程、建设模式、服务成效等方面介绍了温州市图书馆建设城市书房的实践经验。温州市图书馆城市书房是对“都市15分钟文化圈”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为构建现代图书馆发展体系和将来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城市书房;都市15分钟文化圈;RFID
2011年,温州市出台《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全市将在“十二五”期间,打通各个节点,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都市15分钟文化圈”。[1]2013年以来,按照规划要求,温州市图书馆迈出新步伐,在原有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在城区组织实施城市书房的建设。城市书房通过打造舒适的学习阅读环境,积极推广各项阅读活动,迅速成为温州城市的文化地标。
1 城市书房简介
以“城市书房”定义居民生活的“精神粮仓”便是城市书房的由来。城市书房是选定一个具体场所,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装修、放置有设计感阅览桌椅,利用Rfid等最新技术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阅、自习和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图书馆,特点是打造一个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新型图书馆模式。2014年,温州市图书馆经公开申报与实地调研,并通过与企业、社区、政府等多方联创的模式,先后建成了县前老馆、菱藕社区、东瓯智库、市机关行政大楼、瓯海景山社区等5家城市书房。这批城市书房开放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被誉为“深夜书房”、“家门口的图书馆”。
1.1服务流程
城市书房的服务流程是自助办证后,实现刷卡进入后自由阅读书报、自助借阅书刊等服务,如有人恶意偷书或破坏,则安全门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监控24小时记录,保留相关证据。
1.2方案设计
城市书房的方案设计主要是基于RFID技术,利用远程身份认证和数据库操作,实现各项功能,方案设计如图。
2 建设模式
2.1设置标准
原则上在5万人口以下的市本级乡镇、街道、社区设置,为了营造阅读氛围,最好是设置在一楼临街处,可以通过落地玻璃增加采光和吸引读者。为了能够放置足够多的阅览桌椅、沙发、报架等,要求面积最好在150至300平方米之间,由市本级乡镇、街道、社区负责选址建设。
图 城市书房方案设计图
2.2选址布局
按照现有网点布局规划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度、交通便利性、服务半径、环境相对安静度、消防安全、阅读需求、市民意见等因素,合理布点。[2]同时,根据市民需求,在网站上建立“城市书房建哪里,您说了算”等活动栏目,征集相关线索。
2.3合作方式
一是与社区合作。选择目前基础建设比较好的社区图书馆,通过改造和装修,可以快速建设完成城市书房。同时,社区图书馆也有较好的读者基础。
二是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有部分企业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只要企事业单位愿意提供地方,而且可以全天候向市民免费开放,就可以合作共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三是协调园林管理局,拟在市区各大公园等市民休闲场地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升公园内的文化品味。一般使用公园闲置管理用房。
四是协调机关事务管理局,拟在机关单位办公室面积调整后空余的适建办公用房中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节省投资成本。
五是在繁华地段如温州南塘街等地,可与茶吧、酒吧合作共建图书馆,打造旗舰自助图书馆,提升街道文化品味。
六是文化系统内部,如朱自清旧居等专题博物馆、艺术大楼、书画院、文化馆等,借助协调机制,也可快速合作共建。
2.4服务内容
城市书房主要提供报刊阅览、图书借还等自助服务,也可设置自助售货机,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增设服务吧台,售卖咖啡茶水,满足读者需求。温州市图书馆也定期在城市书房开展小型活动,如真人图书馆、绘本阅读课、音乐沙龙等,将图书馆活动延伸到馆外。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到图书馆开展相关文化沙龙等活动,真正把城市书房打造成市民文化休闲的地方。
2.5文献配置
为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要求一个城市书房至少配置10000册图书、100种期刊。城市书房图书由市图书馆统一加工调配,图书资源定期更新,并实现与总馆通借通还,使图书流动更加顺畅,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2.6宣传推广
所有的城市书房都要统一标识,以便宣传与识别,并设置编号,便于管理。同时建设专题网站,将布点地址、使用说明、最新动态、意见反馈等放在网上,便于广大读者了解城市书房状况。和温州本地各大媒体合作,除了大篇幅进行报道外,还分别推出名称和标识征集、市民地址推荐等活动,提高知名度。
2.7安全管理
每个城市书房都配置一定的监控装置,同时将监控系统纳入整体平台,由市馆消控室人员24小时严密关注,要求每个城市书房最好进行保安配备,加强日常管理和文献安全。同时,每个城市书房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2.8操作流程
市本级各乡镇、街道、社区提出申请后,由温州市图书馆指导、规划业务建设,然后进行双方签约,再正式挂牌成立,每年进行年度考核评比。
2.9责任分工
(1)温州市图书馆职责: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各业务工作标准和考核监督机制;提供计算机集成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组织建立文献物流传递系统,加强与自助图书馆之间的文献流通;对所有自助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免费业务培训,协助策划组织读者活动。(2)合建方职责:遵守市馆规定的业务规范,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好配备兼职人员管理;及时向市馆反映问题传递信息。
2.10政策保障
2015年,温州市政府将城市书房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财政投入金额500万,在全市再打造10家城市书房。《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初步对“城市书网”多形态城市公共阅读作出重要部署。
3 取得效益
“城市书房”是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全方位多形态的服务,基本覆盖了城市所有人群。通过服务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温州市目前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效、便捷、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在全市公共阅读引导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3.1创新服务模式,践行科学管理
城市书房突破了图书馆要有人值守的传统思维,用技术手段实现了无人值守,全天候开放,既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又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紧缺和经费紧张的难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区、企事业单位的空闲场地,在尊重原有格局的基础上,以完善和优化阅读功能为切入点,通过改造和装修,营造阅读氛围,建设阅读服务空间,改变了文化设施由文化部门一家建设及提供的局面。在管理上遵循“以我为主”的思想,将图书馆核心的图书分配、技术支撑、活动推广等承担起来,尽最大能力缓解合建方的压力,推进工作的进行。
3.2引导全民阅读,彰显市民文明
通过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的建设,将图书馆建在了市民家门口,在方便市民阅读的同时,也形成了文明阅读的意识。“城市书房”开放至今,没有发现偷盗图书和不文明的现象,市民的文明程度得以彰显。去年,温州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书房”也是一大亮点。城市书房在温州市区的全面开花也掀起了市民阅读的热潮,仅县前分馆从2014年4月开馆至2015年4月底,共接待读者18.3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500多人次,总借还册次达18万余册。
3.3拓展馆外服务,缓解馆内压力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温州市图书馆经费投入、到馆人数和借阅册次快速增长,2014年到馆人数264万,书刊外借256万册次,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基础设施的薄弱导致馆内文献无处可放,双休日及节假日人满为患。城市书房的开通,大大缓解了馆内压力,无论是文献资源还是读者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分流。同时,图书馆将各类品书会、绘本课等小型活动引入城市书房,也直接吸引周边市民参与,既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也培养了市民的阅读兴趣,结合各种活动将阅读推广做到实处。
4 问题与解决
城市书房服务一年多,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许多问题也随着服务的深入开始凸显。
4.1合建方管理松散
城市书房在建设模式上对合建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场所的提供,同时要求最好配备兼职人员或保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合建方会出现“一建了事”的现象,仅仅将此项工作作为社区或企业的形象工程,而没有具体人员进行管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温州市图书馆一方面要求合建方加强管理,将管理纳入年终考核,实现管办分离;另一方面针对图书乱架和阅读环境欠佳,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并对图书进行整理排架,将来也计划引入智能书架等设备直接将图书进行定位。
4.2学生自习过多
城市书房由于地理位置的便捷、操作方式的简单,吸引了各个年龄段读者阅读,无论是老年读者的阅报还是少儿读者的绘本阅读都深受欢迎。但是,在实际服务中也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学生群体的自习过多。由于阅读环境的改善,很多学生喜欢下课后和同学来到城市书房做作业自习,虽然这不失为一个好现象,但这也严重挤占了其他真正喜欢看书读者的阅读空间,严重时甚至出现占座现象,引起其他读者不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温州市图书馆在后续城市书房建设中,刻意减少阅览桌的数量,以沙发和茶几等为主,这不方便自习,但不影响阅读,也营造了更加休闲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出台“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构建都市文化圈[EB/OL].[2011-12-07].http://www. zjwmw.com/07zjwm/system/2011/12/07/018059023.shtml.
[2]李晓辉.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1):67-70.
City Study——the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Urban 15 minutes Cultural Circle”
Wu Jiao-peng
Abstract:City Study is a series of 24 hours no-guard libraries built by Wenzhou library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City Study from the aspects of service process,construction mode and service effect.City Study is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Urban 15 minutes cultural circle”,which could be an exploring and inspiring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modern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future library.
Keywords:City Study;Urban 15 minutes cultural circle;RFID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4-0068-03
[作者简介]吴蛟鹏(1978-)男,温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数字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等。
[收稿日期]2015-07-07[责任编辑]李金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