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讨论

2016-06-12陈菊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贵州贵阳550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晚期临终关怀老年

陈菊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



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讨论

陈菊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62例,将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临终关怀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临终关怀后躯体、情绪、认知、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关怀在临床的开展还有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专业人员少,机构少等问题。临希望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临终关怀。

[关键词]临终关怀;晚期;慢阻肺病;老年

老年慢阻肺主要是受到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晚期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疾病的折磨[1]。老年人晚期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抑郁情绪,特别是对死亡的威胁,心里很敏感。临终关怀对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及家属进行身体照顾、心理疏导等,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以尊重,生活质量得以提高[2]。此次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病理组织检查,并确诊为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患者年龄大于65岁;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62例患者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2.11±2.9)岁;男性33例,女性29例。按照患者意愿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临终关怀服务,共41例患者,年龄68~82岁,平均年龄(74.18±2.71)岁;男性22例,女性1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共21例患者,年龄67~80岁,平均年龄(75.16±2.31)岁;男性11例,女性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s)

组别例数 临终关怀前/后 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整体生活质量观察组41对照组21临终关怀前临终关怀后临终关怀前临终关怀后64.32±4.1 63.99±2.9 63.99±3.6 62.96±3.7 60.51±6.7 65.13±4.65 61.21±3.16 54.17±2.63 57.88±2.11 69.17±1.67 58.27±6.51 50.46±3.59 64.12±5.1 64.24±2.44 63.29±3.71 62.17±6.11 53.78±2.8 61.72±3.61 54.25±2.63 50.56±1.99 60.17±5.19 68.54±2.17 61.56±2.77 55.14±5.17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或家属的要求,对病情进行积极治疗,病情如果出现危重情况,及时抢救。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一般的护理和心里疏导。

1.2.2观察组

(1)病情控制对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病情的护理及治疗应注意气管呼吸的护理、疼痛的控制、营养支持等,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肠胃状况多注意,让患者尽量休息好。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注意营养的平衡以及摄取,询问患者是否有喜欢吃的食物,可以为患者进行加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严重增加患者的痛苦,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3]。所以晚期患者的治疗应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主要目的,延长患者生存期。患者的生活护理应更加细致,每天为患者进行熟悉护理,早晚以及餐后使用漱口水帮助患者清洁口腔;患者的床单、被罩等物品保证每天进行消毒,定期对其进行更换,如果有污染物马上更换,保证干净整洁。每天使用温水帮助患者进行擦洗,条件以及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每周进行一次沐浴,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指甲、头发、男士胡须帮助修剪。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帮助翻身,防止压疮的产生。

(2)心理支持对于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患者心理所承受的对死亡恐惧的更可怕,所以,面对患者各心理阶段,如否认期、犹豫期、愤怒期等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关怀[4]。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接待,介绍院区环境,区域功能,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检查,消除患者出入院时的陌生感;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充分收集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案制定后由护士长负责安排实施,确保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的连续性[5]。护理人员应听取患者意见,尽量为患者营造满意、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整洁,定期为患者更换病号服、床单,定期开窗透气,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向患者介绍医生、护理人员配备,常规监测、抢救设备的使用,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常识,治疗要点,护理重点。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性,以提高治疗配合度与积极性。

(3)对家属的支持家属面对患者的心理痛苦和负担不比病人本身承受的少,有的家属很难承受患者死亡的事实,家属的不良情绪很容易感染患者产生悲观的情绪,让患者在最后的阶段痛苦或者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所以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倾听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患者离世后,帮助家属丧葬指导、哀伤抚慰与心理疏导,尽量按照家属的要求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家属心理上的安抚,也是对死者的尊重,更是临终关怀最主要的体现和内容。

1.3评价方法

1.3.1生活质量调查表根据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订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表由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和5个功能量表组成,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组成,每个量表包括30个条目,所有条目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功能状态越好、生活质量高。对两组患者诊断为临终期时及临终期1个月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每个时段各发放量表62份,回收有效量表119份,有效回收率为95.96%。

1.3.2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是家属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居住环境、护理程度、心理支持满意度的评价,分数为0-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发放62份,回收有效的调查表6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在临终关怀前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终关怀后躯体、情绪、认知、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s)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s)

组别例数 居住环境 护理程度 心理辅导观察组对照组41 21 89.12±2.71 69.34±1.89 88.14±24.31 61.24±4.74 79.83±3.66 58.37±2.96

3 讨论

随着我国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许多肿瘤癌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直接影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长期的病痛折磨,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一部分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心理、身体上都承受着比较大的痛苦,甚至导致有的老年人选择自杀等极端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临终关怀则是针对以上的老年人开展的延续性护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走得更安详、坦然,不留遗憾。临终关怀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人,对家属也是有较大的帮助,给予家属鼓励,并指导家属在患者的最后生命阶段如何陪护,交流,让家属的心理也得到放松。最后在尸体的处理上,以尊重患者、尊重家属意见为原则,帮助其处理好;并安抚家属的情绪。此次研究调查表明,临终关怀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死亡的恐惧减轻;在其最后的阶段可以更安心,更放心,不留遗憾;同时帮助家属调整心态,可以正确面对患者的死亡,减轻其心理压力并帮助缓解痛苦的情绪。患者在此期间接受到优质的护理,心理一定程度上更加放松,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死亡,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接受临终关怀后躯体、情绪、认知、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终关怀给老人的身体、心理都带来较好的效果,可以使老人在最后的阶段保持愉悦的心情。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家属对临终关怀的满意度也较高。目前,临终关怀在临床的开展还有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专业人员少,机构少等问题。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文气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对患者的尊重。希望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临终关怀。

[参考文献]

[1]李德华,曾文婕.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展望[J],医学信息.2010,23(2)﹕317-318.

[2]陈清清,黄丽萍.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65-266.

[3]王淑卫,姜淑娟.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2008,22(1)﹕11-12.

[4]崔妙玲,李丽蓉,赵琳,等.BODE指数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697-3699.

[5]黎蘅,陈苹,杨绍斌.8.2%慢阻肺发病率惊人[N].广州日报,2013,3(1):A06.

Discussion on Hospice Care Model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EN Ju-ying
The forty-four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Guiyang,Guizhou Province,5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ospice ca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s 62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from 2014 to 2015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hospice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familie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scores of physical,emotional,cognitive,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after hospice ca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Hospice care in the clinical developmen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mainly professional personnel,institutions and other issues.Hope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industry,there will be more patients to receive hospice care.

[Key words]Hospice care;Advanced stag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Oldage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3(b)-0057-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08.057

[作者简介]陈菊英(1978.11-),女,贵州贵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诊治。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晚期临终关怀老年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癌症晩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