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好教学引导 巩固数学复习成果
2016-06-12艾萍
艾萍
摘 要:九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学生既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更要应对中考的挑战,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理论性、抽象性更强,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基础知识巩固、引导学生科学对待复习;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更要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不断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87-01
一、重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对待复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九年级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提示对以往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以便能够逐渐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体系。具体到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教材,夯实基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总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教学中,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例、习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使之形成结构。坚决克服那种重难题、重技巧、轻课本、轻基础的做法。
此外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而不是简单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知识的学习。中考复习切忌教师大包大揽,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体现,教师的指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基础复习时,我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讨论的时间去探索,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知识的满足,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在出错、有不懂的知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现在没有发现知识盲区,而考试的时候却发现了。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积极向上、不卑不亢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面对复习。
二、做好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基础知识不断积累、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树立与归纳,以便能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解题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及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自觉地、有目的地加以培养。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各种思维方法合理、简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利用创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复习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彩票“双色球”的中奖概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理性的消费观念。
此外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也是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在七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比如从最基本的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到类比思想、建模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解答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实践运用技能,不断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以期引导学生通过对于大量练习题的解答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任务量较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新时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以便能够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学生寻找其它解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变题目形式,将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还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鼓励学生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也可以串联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解题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有限的题目感受到更多的知识内涵,真正将题目理解透彻,做到“精益求精”,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大量的题海练习、仅仅“雨过地皮湿”,收不到实际效果。
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差异,教学中不能简单开展“一刀切”式的教学,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实行分层教学,做好“培优补差”。这就需要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我们具体研究现阶段各层次学生最欠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数学技能,寻找出他们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而有选择、有重点地实行突破性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升,将传统的“大水漫灌”变为“喷灌滴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