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一番滋味的孤独
2016-06-12张立志
张立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01-0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这首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是其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所作,书写他内心心境的。诗歌以简单明朗的语言道尽无尽的情思韵味,广受赞誉。
这首诗以浅显近乎晓畅的文字,营造出安宁静谧之境,虽着意渲染出一份孤独,但却并非因抱负难展而滋生的无以排遣的孤独,而是如清人刘宏煦所云:“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写得敬亭山竟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倦?且敬亭山之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两不厌三字了之。为‘独坐二字传神,性灵结撰,无复笔墨痕迹。”(《唐诗真趣编》)所展现的是令诗人心灵自由徜徉,一人得以静享的别样而诗意的孤独。
从题目 “独坐敬亭山”,可知地点是敬亭山,诗中的人物只是诗人自己,这体现在一个“独”字上,而这个“独”也把诗人的心境完美呈现出来。
开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开篇两句在透露出诗人举目观望的同时,不仅勾勒出诗人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面“相看两不厌”作铺垫,也拓展了读者联想的空间。可以说,这两句是动中见静,以动衬静,外似写眼前景,令喧嚣而逝的群鸟、飘离而去的孤云与兀然独坐的诗人构成强烈反差,实则不仅凸显环境的幽静,而且亦在此处设置一个悬念:诗人独自一人,是否想起自身所经历的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灭,而内心充满无法言说的孤独?
天宝十二载,李白已经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从“仰天大笑出门去”到“落魄江湖载酒行”,他体会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济苍生”“安社稷”的强烈愿望和仕途屡遭挫折的残酷现实,使他处于极度痛苦与彷徨之中,诗人只有酒中求道,山中作乐,表面逍遥自在,内心的孤寂却形影随行,寸步不离。 诗歌的第一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高飞”是谓众人得志。然而诗人此时独自坐于敬亭山上,看见众多的鸟儿都高飞远去,渐渐不见踪迹,留下的一片孤云也悠闲的离去。“众鸟高飞”本来含有热闹喧嚣的气氛,但诗人却紧接着用了一个“尽”,抹去了众鸟在一起喧闹的声音和欢腾的形态,只留下动静过后的一片沉寂,唯独剩下诗人自己忘空兴叹。凡俗的“众鸟”已然远去,诗人又把目光转移到了一片“孤云”之上。“孤云”本是漂泊无定之物,与诗人漂泊的身世些许相似。然而,正当诗人要注目寄情于此时,云竟然也飘然而去。这两句表面上写眼前的景色,实际上是写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衬托了自己孤独的心境。鸟的喧闹渐渐地消失了,孤云也越飘越远,天地间更显得清幽寂静,只剩下寂然独坐的诗人。诗人独自飘荡,壮志不酬,此景寓此情,诗人满腹辛酸,一腔愤慨,无人理解。更兼此时“鸟尽”“云闲”,万籁俱寂,诗人心灵的孤独在清幽平静之中愈显凄凉。
可是自由不羁的诗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心灵的追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拟人化手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深厚情感。“相”“两”二字同意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的连为一体,似乎天地万物凝滞,只有山人合一。结句中“只有”二字更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此时,诗人灵魂的全部都寄托于敬亭山,污浊的世间“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李白《古风》其十五),诗人面对世俗,横眉冷对,绝不趋炎附势,诗人与山相视而笑,物我两忘,一刹那即成永恒。这种特立独行的品格,这种孤芳自赏的意趣,也只有李白才会如此洒脱。
李白是一个真正的外来者,他的生卒年、出生地、家世自古都是一个迷,他凭借和依靠的仅仅是自己的才华。可是他并不为世人所理解,“时人见我恒殊掉,闻余大言皆冷笑”。杜甫也说李白是“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见李白实在是遭受了无数嘲笑、馋毁、冷眼、讽刺和误解。“我本不弃世,世人皆弃我”、“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这是李白一生中最为催人泪下、痛彻肺腑的自我总结。一生感情奔放、精神发越的李白却能说出这样伤感的言语,不知其间包含了多少辛酸与无奈,多少悲从中来的极端孤独。
他的一生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伤感,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李白的一生很和谐地融合了儒、道思想,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思想,一方面又接受道家遗世独立,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一切的思想。李白早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进取,但后来他处处碰壁,特别是天宝三年,被迫离开长安。当朝政黑暗,理想受搓时,老庄哲学中摒弃功名,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所涵养出的狂放不羁、潇洒旷达,就成为他对抗黑暗政治和蔑视世俗权贵、消解失意消沉的武器。这是道家思想很积极很实用的一面。离开长安后,游历名山大川,求仙访道,深深感动于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留下了《望庐山瀑布》、《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山中与幽人对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作者此时已五十三岁,已达知天命的时候,加上长期漂泊的生活,使他动极思静,面对如此的敬亭山,作者难免忘情于兹。
李白是一个豪放飘逸、气凌五岳、笑傲沧州的人。翻过来再读这首《独坐敬亭山》,却分明又是另一番景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在空空如也的世界中,傲然独坐的他,俯仰于天地,放纵豪情,任思想在辽阔的天地间回荡,渺小的人如何与山相比!而李白就是敢于与山相看,与山相比,把自己放置到与山等同的地位。
诗仙李白就这样在孤独中诠释着自己的狂欢。《独坐敬亭山》中有着内心孤独和思想狂欢的矛盾统一,达到自我的境界。这首诗短短二十字,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也看不出修饰的痕迹,质朴、自然,正如他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李白,一个卓尔不群的李白,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