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12徐德容
徐德容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6-02
科学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更加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但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是化学教学和学生自身的领悟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素质的培养。
1.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启发。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用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 动力,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并得到发展。科学素质的培养,最终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高深的知识,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培养其科学素养,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2.利用生活中的化学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兴趣的培养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清洁能源的开发,目前我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绿色能源、替代能源的的前景等等。学习"水的净化"一节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自然水转化为我们家中的自来水,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过程,知道自来水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3.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知识
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方面交叉,渗透、融合,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面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面对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于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如学习海水淡化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纳米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学习原子结构时,介绍核武器的制造,质子的发现,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强化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4.重视化学史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进取精神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穿插讲述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人类社会将不断进化,从原始、愚昧、落后的状态一步步走向进步、文明、富裕、繁荣。如学习:"盐"的一节内容时,当学到纯碱碳酸钠时,介绍我国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为了国家利益,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贫困落后的祖国,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大胆改革了西方长期垄断的制碱法,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变更,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学到相对原子质量时,介绍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持测定的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时机和分寸,通过介绍使学生表现出热爱科学、勇于攀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5.重视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在实验前后集颜色、状态、气味、沉淀的变化,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来确定空气是混合物,以及主要成分的性质,氨分子的扩散说明微粒是在不停的运动的实验等。都对激发学生的的好奇心和 学习兴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才能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学习水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的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中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化学实验的代用品,自己设计并组装成整套仪器,象"水的净化""二氧化碳的制取"都可以用这种形式,利用实验课进行展示,展开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 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的持之以恒的引导与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去思考、去质疑,需要教师日积月累才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