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2016-06-12吴群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吴群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和完善,要求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分层合作教学是近些年来,我国初中教学中极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强化了学生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在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应用,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本文针对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分层合作教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02-01

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规律出发,更加符合学生成长发育规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分组实验中引入分层合作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活实验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首先,分组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的发展,重视完成目标的能力类型和水平的差异性,允许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发展,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 分层合作教学更具有情感性。

其次,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验能力的材料和实验目标,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组内异质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验观察能力;通过组间同质,相互学习实验成果,能认识到自己小组与别组的差距,正视自己,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分层合作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最后,分层合作教学运用于生物分组实验中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效果分层评价的同时更看重学生实验能力的逐步提升,而评价方式多元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合作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好调研工作,观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然后根据强弱将学生分为A、B、C三层,C层是生物基础能力最差,实验动手能力最弱;B层是基础能力中等,实验动手能力中等;A层则是基础能力最好,动手能力最好。这部分学生不仅基础能力好,一般在实验中表现也十分活跃。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每个小组都要分配2名A层学生,1-2名B层次学生,1-2名C层次学生,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具体来定,但是必须要做到分组差异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公平竞争,以及互帮互助,同组内相互质疑,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一同学习,最终整个小组成员的整体实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实验过程分层合作

比如:进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份鉴定”这个知识点,教师将学生按照以上方法分成小组之后,第一步完成“让学生掌握各种食物成份的检测方法,如何选择实验材料,实验中注意事项”基础教学目标。第二步,选择馒头、鸡蛋清、花生、面包、头发、羊毛线等学生常见的事物,对其成份进行检测,实验过程,教师要让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能力较弱的学生,保障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第三步,总结了这些食物中的成份以及实验结果之后,进行提高训练, 对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食物进行成份鉴定,要求能力强的学生,积极主动,要带领其他组员进行提高实验,并能够指导他们如何实验。最后那个小组率先完成增强实验,哪个小组获得相应奖励。

又如: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教学目标,包括生物教学目的、原理以及方法、操作步骤等。比如教学学生如何使用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第二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提高性,在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会得到提高。比如:教学学生符合正确、如何符合要求的进行临时装片,绘制真实生物图,熟练掌握细胞染色方法等。第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具有拓展性。拓展性教学,是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基础性教学、提高性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实验技能。以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以洋葱根尖为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装片易于制作,染色体少,并且大,学生观察不十分困难。实验能力强的同学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实验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实验效果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评价是在小组中进行对比,这时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绝对评价要与预定的标准相结合,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如:实验小组C层次的学生能够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就算是已经达到实验目的,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师要多加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进步和成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对于B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使用自制的临时装片观察到分裂期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情况就算是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的激励评价既要揭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手段可以了解微观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者习得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目的。 在生物实验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学原则,而且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经验共享意识,保证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验能力均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分层教学既能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其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大力提倡。

本文从学生整体分层、实验过程分层、实验效果评价分层三个方面立体化的对初中生物合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如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分层合作教学的实施[J].学园.2014(36)

[2] 韩檬檬.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分层合作教学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