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段教学策略
2016-06-12牛淑巧
牛淑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1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多地指向学生的自主活动。但是,中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在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在参加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跃跃欲试却又手脚无措。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四导四重",真正引在点上,导在法上,方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神奇的语文学习的大门,带领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1.导计划,重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活动计划事关全局。因此,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实践的内容,科学规划实践的过程,再以个别指导的形式给学生的活动计划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实践。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注家乡环境"、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观察自然现象"、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等活动,都需要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探索、发现。而大自然中的事物种类繁多,有意思的自然现象纷繁复杂,如在"关注家乡环境"活动中,可以关注空气质量,可以关注绿化状况,可以关注水源污染,可以关注工厂排污,可以关注垃圾处理……在"观察自然现象"活动中,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周期,可以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观察日月天象,可以观察花鸟虫鱼……在"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活动中,可以感受新农村建设成果,可以感受田园风光的诗情,可以感受农村的发展和变化……众多的活动点,每一个组在制订计划时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只能根据兴趣或能力确定某一个活动领域。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忍痛割爱,择一而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确定正确的调查方法,筛选有益的信息数据。
2.导拓展,重整合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一切有益资源为我所用"的意识,以拓宽活动的领域,延展活动的时空。
首先,要善于链接学科资源,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注家乡环境"和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观察自然现象"这两个活动,就需要链接科学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操作实验,解读自然现象;链接数学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统计计算,获得准确数据;链接艺术学科知识,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激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链接社会学科知识,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掌握交际的技巧……
其次,充分关注生活空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就地取材,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如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体会父母之爱"这一活动,就需要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体会父母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饱含的爱子之情。再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活动,就可以引导关注"新农村建设"这一热点话题,让农村学生走进新农村,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三色农业",将学生的视野从狭窄的课堂方寸之地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让农村孩子深切地感受到田间地头都隐藏着语文知识,鸟语花香渗透着文化内涵。
第三,激活社区资源。社会是个大课堂,放眼四周,公园、社区、场馆无一不是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狭隘教育观,有效激活社区资源。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活动,就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社区,感受丰富多彩的院坝文化;引领学生走进养殖场、蔬菜基地、生态园,感受欣欣向荣的新型农业;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的小工厂、小作坊、小企业,感受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再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关注家乡环境"这一活动,就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环保部门、气象部门、图书馆,进行调查采访、资料查阅,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
3.导体验,重延伸
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减少说教,注重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切身感受,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体会父母之爱"这一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就可以布置学生做一次"护蛋"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每一个子女就像一个脆弱的鸡蛋,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才会有自己的健康快乐;也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次"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明白爸爸妈妈每天的操劳和不易,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情感的铺垫。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善于做好情感的延伸,比如提示学生"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妈妈做一餐饭"、"给爸爸妈妈写一首诗"、"替爸爸妈妈庆一次生日"……通过这些后续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亲情的融洽,也将这浓浓的亲情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天。
再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活动,在活动之前,就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朗诵关于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剪贴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下载歌颂田园风情的歌曲,为学生"走进田园"做好铺垫。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书写赞美田园生活的诗文,描画田园风光的图片,传唱田园风情的歌曲,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开辟一块农场,种植或认养一株瓜果蔬菜,让学生热爱乡村、建设乡村之情得以延续和提升。
4.导综合,重评价
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评价的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即评价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成长记录的方式来加以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