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领孩子在诗海中快乐畅游

2016-06-12唐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意境

唐芳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07-02

诗歌原本是很美的,可能因为她文字太简单而寓意太深刻而又琅琅上口的缘故,一度让孩子们乐于其中。但也许是在生活中又极少运用的缘故吧,孩子们对于她总有些"敬而远之"——愿意能背诵却不愿意实际理解运用,更别说模仿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孩子们叩响诗歌的大门,让孩子们在这诗歌的世界里快乐畅游,并将其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便成了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用一用"是领略诗歌魅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

1.读一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读",读的是作品,包括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要"能读,会读,爱读"。三者看似层层深入,却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1能读,即"有能力将诗歌读懂"耳。要将诗歌读懂,无非掌握诗句的节奏、理解诗句的涵义、体会诗歌的情感则可谓之"懂也"!这最是读一首诗所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1.1.1掌握诗句的节奏和重音。教学中,几乎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要读通一首诗,必须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o小雅o采薇》)。又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1.2理解诗句的涵义。很多小学老师在教学诗词的时候,往往把理解诗句意思作为重难点,其实不然。古有裴松曰:"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今人大都默认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在诗词教学中,确是如此。当学生能将诗词读通读顺读熟之后,理解它的意思还难么?无非把所有词语的意思连在一起罢了,只不过结合诗境和生活实际体会一些现实涵义而已。

1.2会读,即"会以多种方式诵读诗词"也。除了老师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的"默读"、"朗读"等等之外,在带领孩子们读诗的时候,个人觉得更具影响力的不外乎两种——"咏唱","入境"。

人们常说"每一首歌的词都是一首好诗",这话不无道理。所谓"诗歌","诗"和"歌"往往难以分割。诸如有诗经、乐府、元曲等,韵律是古诗必不可缺的要素,更有甚者完全就是为了吟唱而成的体裁。古代诗词中多有谱曲的,诸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岳飞《满江红·写怀》等。教学生背诵一篇诗词,何不如教学生唱一首歌呢?同是诗词,奈何不唱?恐学生唱一首歌容易,背诵一篇诗词却不易吧!

曾在一部网络小说中见有如此描绘:一位教师教学徐志摩《再别康桥》,他带着学生在学校外的小河中,让学生一边划着小船、撑着竹篙,一边朗诵"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身为教师的我瞬间心动——在教学戴望舒《雨巷》时,可不可以找一个巷子,让学生一边"遇见"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一边朗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呢?在教学孟浩然《春晓》时,能不能让学生去雨后去花坛里一边找找落在土中的花瓣,一边朗诵"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呢?……

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读诗者,又何止我一人想到呢?多少能帮助孩子解读诗歌的方法还有待我们细心挖掘。

2.想一想,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系和想象。古诗是诗人通过凝练的语言文字,再倾注其思想情感于其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落笔而成的,因而古诗有咀嚼不尽的韵味儿。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感同身受和大胆想象来体会诗歌中创设的美丽意境。

2.1通过创设情境和感同身受,感受意境美。以《村居》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应该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江南一带山村早春二月,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轻声诵读全诗,边读边在脑海里形成自己想象中的二月山村,然后教师再播放课件,课件可以是有关江南一带春意朦胧的图画或视频,也可以是悠悠如流水的悦耳妙音,伴着教师优美的语言描绘,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奇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把其中的"儿童"想成是自己,想象是自己在春意盎然里放风筝。这样一来,对诗歌的意境就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了。

2.2通过再现事物和大胆想象,来感受意境美。以杜甫的《绝句》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欲乘舟东下之意。在教学中,通过多次诵读后,教师可以生动地再现诗中所写之物象,指导学生在脑海里描绘由黄鹂、翠柳、白鹭及青天组成的美丽图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感受其景美。

3.品一品,感受古诗的真情美

古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在凝练和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艺术语言中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诗情"是一首古诗的诗魂,诗歌的教学目的就是,"把诗歌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其陶冶震撼"。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情之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所寄托的情感有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所以教师在对古诗简单讲解之后则更应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去感受诗中诗人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之后的惆怅至极,却也无能为力的思乡之心。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整首诗节奏轻快跳跃,教师对一些生词或难词如吴音、翁媪、无赖讲解后,可以适当让学生起来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后,再描绘诗歌呈现的清新快乐的农家乐生活图景,这样,在朗读的基础上,再描绘,便可以体悟诗中的美丽情愫。

古诗的教学承载着传承中国文化精华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法上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摒弃那些落后或不当的教学方法,在古诗的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并实践,使学生在识字积累,文化熏陶上有效地提升。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意境
六一来了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