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指导
2016-06-12艾远琴
艾远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1-02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更能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的保持和发场。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听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了的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学生的阅读课进行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指导。
1.加强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既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渡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在阅读中,师生根据需要把某方面联系紧密或有相同之处的内容进行重组,使之构成一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组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苏教版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有描写自然景象的,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有倡导友好相处,表达尊重个人选择的,有反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有介绍科学知识和科技成就的等等。
那么,在语文学科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一"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在语文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就针对作者立意深远,文字隽永,清新活泼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学好文本是基础。全课实际就是两个问题:(1)从哪儿看出冰心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2)冰心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去找春光呢?第一个问题是为第二个问题做铺垫,第二个问题是核心问题。第二个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就真正读懂了。2.走近冰心是升华。课本中精选了部分名家名篇,这是让学生走向名家的很好契机,一篇篇文章是通向一位位名家的很好的台阶。课文学完之后设计了"走近冰心"的环节,用多媒体创设了很美的氛围,再加上教师的朗诵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境界,学生会被深深地感染,被冰心老人那博大的爱心所浸染。
2.加强对阅读内容的整合,培养学生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
汉语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它能把每一颗流星,每一缕流云都化作诗意的存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处处充满了创造精神和民族智慧。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民族文化的根,并由此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又要具有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中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
3.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保持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在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层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因此,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才能实施对学生阅读的有效的、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3.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当今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酌句的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看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3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读书也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累特"。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初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