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
2016-06-12邹青
邹青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的伟大诗人,开拓了全新的诗歌表现领域——田园诗。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后,或厌倦了官场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及其田园诗。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同时,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的平淡自然风格,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5-02
陶渊明在其美好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职而归,并选择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洁身守志、栖身田园的人生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题材广泛,是后来的田园诗所不能及的。
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以此来表现陶渊明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污浊现实的厌恶
《和郭主簿》是作者最早的一首田园诗,写于归隐之前:"此事真有乐,聊用忘华簪",描写了夏日乡居淳朴、悠闲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得、怀安知足、不慕荣华富贵追求自由生活的乐趣。又如《归园田居》其一,这是一首田园生活的颂歌,饱含着诗人的爱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把黑暗的现实比做"尘网"、"樊笼",把自己曾经出仕比做"落入尘网"的"池鱼"和"久在樊笼"的"羁鸟",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感和鄙视。"方宅十余亩"八句,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歌颂了田园生活的幽美、宁谧、淳朴,与黑暗、污浊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得含蓄而幽默,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比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
2.诵读体悟中感受平淡自然的意境
陶渊明归隐之后,长期生活在平凡朴素的农村,所见之景为村落、山峦、清溪、草木、农田、飞鸟……,所交游之人为江州下层官吏、农夫、野老。平淡之景、平凡之人和平静生活,启迪着他的聪慧,塑造着他的风骨。平平淡淡的一泓清泉、一片孤云、一阵清风、一丛黄菊、一抹余晖、栗里小村、几间茅舍、烟云舒展、密密竹篱、依依杨柳,经其妙笔点化,无不变成作诗的材料,写出无限的趣味,从而创造出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境界。
课堂教学中,学生尽情诵读着那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那份平淡中所蕴含的深致的情韵,如玉隐石间,珠蕴蚌腹,在浓郁的山林气息中,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滋养。从他们忘我的眼神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真的深深地陶醉其中了。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陶渊明田园诗中的那份恬静、那份质朴,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诗歌。如"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描写的是作者移居南村后的愉快生活,与邻居一起登高赋诗、谈笑宴饮,娓娓道来,不加修饰,语言质朴到了极点,情韵醇厚到了极点,初看无甚稀奇,细心发掘才能领略诗意的深厚、含蓄,才感趣味无穷,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
3.反映农村凋敝,农民生活的痛苦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棒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知。薪者向我言,岁后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诗人通过对荒墟、丘垄、井灶以及"桑竹残朽株"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村遭受战祸动乱之后的荒芜残破的悲凉景象。这首诗的感情有些伤感,却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然而,日趋窘迫的生活,没有改变诗人要在大自然中实现自我的追求,更没有改变诗人对诗意人生的向往,却促使诗人进一步提出了自己"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4.叙写归隐后的贫穷的生活
陶渊明亲自耕种,却常常受冻挨饿,连粗粮大布都得不到,诗中充满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愤愤不平的感情。"饥者欢初饱,束待候鸡鸣",(《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诗人说他这个经常挨饿的人刚刚很高兴地吃了顿饱饭,又要束紧腰带起来等候鸡啼。"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呼啸的北风在破烂不堪的房屋中穿行,庭院已没满荒草,忍着饥饿和寒冷,披衣坐着直等天明,漫漫长夜使他彻夜难眠,以至于怨鸡不肯打鸣,由此可见他的生活真的已困苦到了极点,基本上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些诗既描写了诗人屡受饥寒的境遇,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民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5.抒发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感慨
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壮志,晚年他回忆少年的生活时还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显示出他青年时代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来他虽然归隐了,但他对自己的功业未成并不甘心。"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风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他说人的生命没有根柢,只是象路上的尘土一样,随风飘散、消逝。透露出诗人感叹岁月流失的沉痛、悲怆,道出了有志难酬的苦闷。"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读山海经》),则是歌颂了了夸父的远大志向和非凡的毅力,诗中更多的是寄托了陶渊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此外,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有一些与朋友一起结伴旅游的诗歌,如《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以清新、明快、通俗的语言,记叙了和众人一起野外郊游的快乐。
综上,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只是描写田园风光,而且涉及到他在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感受。尽管他归隐后生活极其贫困,但他情愿劳作终生,一直贫穷,也不愿再在污浊的官场上阿谀逢迎。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局限地把陶渊明的田园诗框定在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和欢悦中,而要把它看作陶渊明归隐后他的一部思想发展史和间接的社会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