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2016-06-12王玉庆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策

摘要: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经常被教师和社会所忽视乃至鄙夷。学困生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抓住他们的"命脉",学困生也可以得到转化。

关键词:中学语文差生; 原因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0-0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 "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转化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1.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学困生是不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与方法。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原因可能是在中考和高考不能取消的情况下,学校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从而忽略了学困生的其他闪光点。当然学困生的形成除了这一原因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1.1学生方面。内因对事物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把握学困生的内在心理因素,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困生自身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重理轻文。由于受到社会上"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部分学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而是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理化中,这样做的结果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系统建立不起来。

1.1.2学习动机低。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理想抱负、求知欲、好胜心、意志力等方面与学中生和学优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因素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的差异。动机在情意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个体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又是把各种动力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他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继而影响学习成绩。

1.1.3自卑、逆反心理严重。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过多地关注学优生,而对学困生则采取不理不睬,甚至冷嘲热讽的态度,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是变得麻木不仁、逃避退缩,就是产生抵触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社会。

1.2家庭方面

1.2.1家庭经济条件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庸俗的金钱至上观念涌入我国,家庭的收入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家庭社会地位的标准。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就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害怕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他们往往很自卑,缺乏自信,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1.2.2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有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以为只要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足够了,这种家庭背景下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常很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重经济攀比,而忽视学习。

1.2.3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诸因素中,家长的期望是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父母较高的期望水平,有利于激发子女的学习积极性。

1.3学校方面

1.3.1课业负担过重。在现时代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课业负担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致使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成绩下滑。

1.3.2学校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忽视学困生,有的学校甚至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劝其辍学,诸如此类的现象致使学困生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学困生问题不解决中国教育就不可能有质的进步。

1.3.3教师的观念。在教师的眼里,学优生是老师的希望,学困生则是他们的包袱,有的教师甚至希望他们统统都辍学,这种错误观念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伤害了一大批学困生。

1.3.4教师的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不踏实,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学困生的转化更是无从谈起。

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2.1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大多数的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和学生沟通,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并没有忽视他们,同时老师也要帮助学困生找到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2.2积极地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班学生王某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的时候基本不回答问题,家长忙着打工也很少关心他的学习。我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他非常喜欢音乐,在选举文艺委员的时候该学生的票数还很高,于是根据他的特长,安排他当文艺委员。老师的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兴趣。面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期望,他逐渐改变了以前不听讲的坏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并且最后考上了高中。

2.3给学困生更多爱,激发学习动机。学困生多是被忽视的群体,所以他们的心理往往是非常脆弱的。要用爱心和耐心使学困生得到转化。于漪可以说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位大师,她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她主张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4家长要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变,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学困生的转变带来困难,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父母不和的家庭。这就增加了孩子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机会。宽松的家庭气氛是学困生得以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家长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观察孩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家长的鼓励与支持是孩子前进的巨大动力。

2.5语文教师切实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在这个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初级阶段,初中出现了不少的"学困生"。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许多教师常常只能是对优等生的 "公平"了,学困生则成了这种教育的附属品和牺牲品。要使这些学困生不成为教育的"失败者",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转化学困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2.6引导"学困生"探索适应个体的学习方法。转化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们知道,人是有差异的,运用到学习方法上有应该是有差别的,我们只有根据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智力和已有的知识等制定出适合学困生个体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2.7颂经典、读名著。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它,可以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够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

总之,转化语文 "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时刻面临的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3]张正君 《针对"差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举隅》,《语文建设》2003年第1期。

[4]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

王玉庆,男,大学本科,山东升济南市济阳县新市镇中学。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