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你的信仰
2016-06-12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文/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创业就是你的信仰
要把自己所从事的行当提升到信仰层面,才能撑得下去。
文/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影响为什么大?因为它回答了一个世纪之问:为什么现代企业或者说现代企业代表的资本主义精神最早发生在西欧,而且是发生在新教国家?
他令人信服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和信仰有关。最早的西欧企业家实际上都是清教徒。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第一代老板老福特身家上亿,每天早晨清咖啡、黑面包,穿着破皮鞋,赚钱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上帝最好的选民,对他来说努力工作就是信仰。20世纪经济大发展,到1929年发生第一次全球资本主义危机,要靠消费主义的刺激,人的欲望被放大,被生产以后才能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原来的入世禁欲转向了入世纵欲。此时很多人把自己从事的事业看成一个饭碗,也就是职业。但其中有些人特别是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虽然没有了强烈的宗教观下的天职意识,但也没有把自己的事业看成职业,而是志业。志业跟个人内心的理想追求和世俗信仰有关。
即使在今天这样世俗的时代,依然有一些东西让我们内心沸腾,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这就是志业。
创业者需要有志业
志业和职业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内在利益驱动,一个是外在利益驱动。美国大思想家麦金泰尔提出,外在利益追求的是诸如权力、财富等可被替代的身外之物,内在利益则是人在从事某工作时追求的不可替代的东西,是一种理想、渴望和信仰。
即使在今天这样世俗的时代,依然有一些东西让我们内心沸腾,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这就是志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需要志业的精神。因为创业有风险,往往意味着失败,支撑你坚持下去的通常是一种内在利益的追求。
从事各个行当时,当把它作为一种志业都需要三种精神。 第一,对目标的生命关切和献身热情。第二,责任伦理,也就是说现实和理想的追求要产生某种平衡。第三,对现实超越感情的冷静判断和深刻理智的洞察能力。这种专业素质,不仅是理性的知识,也包括意志力。
现代人的志业就是专业精神。从事任何行业,追求的境界除了专业技术以外,还有对行业独特的专业价值、内在规律和品位的理解。每个行业里的顶尖创业者都是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者能明确知道他要追求的境界是什么。我们缺少像乔布斯那样的宗教感,没有把专业看成是自己的信仰。我把这样的精神称为追求卓越,追求专业和完美。
冲破工具理性的牢笼
马克斯·韦伯说人有两种理性:一是价值理性,即有信仰的人所奉行的理性原则;二是工具理性,即目的合理性。
世俗化的时代里,大部分人所追求的理性是工具理性,往往设定人生的具体阶段性目标,就像我们做策划书和方案一样,而不问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终极意义何在。工具理性使得近几个世纪科学技术爆炸性地发展,但也带来一些后果,比如原子弹可能威胁人类本身、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等,都是因为缺乏价值理性的平衡。
成就很高的事业当然需要工具理性,韦伯说的精密计算和冷静判断其实都和工具理性有关。那为什么说专业精神是我们的信仰?因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是自己设定的结果,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理想打造一个大体方向,顺应机遇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马云有句名言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个梦想不是眼前的目标,而是大梦想。
这个时代不是比聪明,而是比“傻”。所谓聪明,就是工具理性,识时务。教育界有一种“第10名现象”。成绩名列前茅的到社会上未必会有大出息,他们往往遵循工具理性,人生被指引,反而第10名左右的人,用了70%的精力在学习上,剩下30%的精力去玩自己喜欢的一套,毕业后到社会上从事他喜欢的东西,最后有了大成就。林书豪风靡NBA,有评论家说林书豪的爆红来自他人生中厚重的钝感。“钝感”,就是有傻劲和执着,把篮球看成自己的信仰。
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有一本书叫《知识分子论》,他说知识分子是一种业余精神。所谓的业余精神就是游戏态度,从事这个行业不是为稻粱谋,是不计功利的,甚至不在乎成败。以一种游戏的业余心态去做,就可以在这种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快乐。这个行业是可以安身立命的,最后不经意间干出了一番大事业。我不是说大家不要去拼命,但是在拼命的时候需要一种游戏的精神平衡它。
创业所从事的行当最好就是你的志业。首先它是你快乐的伊甸园,从中可以找到金不换的快乐; 第二是你生命的避风港,人生有很多一地鸡毛的事,躲到你的创业园,让心灵安逸下来;第三是你的安身立命的所在,安身立命和信仰有关。
[本文根据许纪霖在中欧创享+课堂上的演讲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