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主题与四季风景
——2015年度国内歌剧概览

2016-06-12陈志音

艺术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首演歌剧舞台

陈志音



重大主题与四季风景
——2015年度国内歌剧概览

陈志音

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而来的纪念活动,总会激发艺术家高度的使命感和高涨的创作欲。一批围绕纪念主题的新创作品将应运而生。毫无疑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2015年文艺创作的第一主旋律。

2015年度国内歌剧演出的大幕,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最新版本威尔第《阿依达》1月14日的首场演出中,盛大开启。《纽伦堡的名歌手》《螺丝在拧紧》等多部世界歌剧经典,由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英文学艺术连线引进,相继完成国内首演。第五届北京国际喜歌剧公益演出季在全新引进《丽达》12月27日国内首演后,终于落下帷幕。

无论创作还是演出,2015年度国内歌剧可算是最近三五年间一个丰硕的“大年”。[1]本文不作数字统计,仅举印象较深者为例——

抗战主题——全面开花

根据文化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6月底),“围绕70周年纪念主题,全国各地共计推出舞台艺术作品183部,其中,有13部歌剧。虽不及总量的十分之一,但已超乎预期。”[2]在13部之外,还有一些“漏网之鱼”作品零星散见于国内舞台。

“总政歌剧团《野火春风斗古城》和山西左权县开花调艺术团《太行奶娘》,列于上述名单中两部保留剧目。‘野火’自2005年‘点燃’之后,在抗战题材歌剧中应属最大热门。在2015年7月纪念抗战高潮中,大同市歌舞剧院在大同市和太原市进行了两轮公演;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12月也面向社会再度公演。《太行奶娘》创作于2012年,足迹已遍及全国二十余省地市。今年10月第三次赴京演出,11月于省城太原再度上演。”[3]两部抗战歌剧保留剧目,前者以深厚的文学基础取胜,更偏于音乐的原创个性;后者以丰实的民俗风情见长,更偏于音乐的传统形态。

“我国最早一部不仅以西洋歌剧的理念,而且以西洋歌剧的模式所结构和创作的现实题材歌剧”《秋子》,在1942年重庆首演72年之后,2014年9月由南京艺术学院启动复排,在我国首个公祭日前夕重现舞台正式公演。2015年8月2日,该剧赴英国参加爱丁堡戏剧艺术节,在国际舞台一展风采,向世界各地观众表达中国歌剧人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心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部抗日题材歌剧《星星之火》,曾于1950年12月、1951年3月在东北地区两轮公演两百多场。虽因诸多缘故而未得到应有的传播,但《革命人永远年轻》仍成为了中国歌剧选曲普及率最高的代表作。沈阳音乐学院对文本和音乐进行了重新调整与修订,2015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以清唱剧版重现舞台,引起音乐界高度关注。[4]

中央歌剧院《我的母亲叫太行》(常平作曲,胡绍祥编剧,王湖泉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星海》(苏聪作曲、王勇编剧、廖向红导演),总政歌剧团《天下黄河》(杜鸣、陈丹作曲,唐栋编剧,黄定山导演)及广西桂林文艺演出公司的《欧阳与桃花》,陕西延安宝塔区文体广播电视局的《延河谣》,经文化部设定为2015年新创抗战主题歌剧的5部重点剧目。

2015年度抗战主题的原创新作,中国歌剧舞剧院成为第一“大户”,9月率先吹响以国歌作曲家聂耳为原型的《号角》(吴少雄作曲,冯柏铭、冯必烈编剧,姜涛导演)。《星海》与总政歌剧团《天下黄河》题材相同,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设为一号人物,《黄河大合唱》则是绕不开的“主旋律”。相比之下,无论文本还是音乐,从舞台演出整体效果看,《天下黄河》都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015年10月北京的歌剧舞台,抗战题材歌剧全面开花。但,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好。某些作品明显带有“急就章”式的粗制滥造,春季还未萌芽,秋天却急于采摘果实,艺术品成了农作物,岂不违反歌剧创作的规律?“既然要为‘胜利’纪念献礼,那就应该提前一两年甚或两三年确定选题抓紧创作,精工细作精益求精,2015年再拿出相对成熟的优秀之作。”[5]

经典魅力——勇于创新

《阿依达》是世界歌剧经典中的经典。国家大剧院以此作为2015开年大戏。该剧由有“世界第一阿依达”美誉的和慧与梅塔大师联袂,早已令歌剧爱好者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经梅塔亲自举荐的导演弗朗切斯科·米凯利赋予威尔第名作新的艺术生命力。一个古老寓言式的爱情悲剧,在北京这个超一流的“梦幻”舞台,“讲”得真实生动绘声绘色。这部经典由此树立一个新的丰碑,攀升一座新的巅峰。

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焦尔达诺《安德烈·谢尼埃》的影响力远不及普契尼歌剧。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这部意大利经典,2015年5月在京首度公演。笔者个人认为,该剧的咏叹调与场景音乐,写得极为精道,相比普契尼名作《托斯卡》等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北京新蝉歌剧中心为主导的制作团队,易立明导演的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室内歌剧《螺丝在拧紧》,2015年8月17日、19日、21日在北京世纪坛剧场实现中国首演。新版相当本土化也十足国际化,汤沐海大师挥舞神奇的指挥棒,13名青年乐师出色的演奏,音乐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戏剧蓝图。“我们在习惯沉浸于大剧院大舞台、大歌剧大制作的同时,看到了另一番风景,听到别一样声色。”[6]

从瓦格纳四联乐句《尼伯龙根的指环》之二三《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中央歌剧院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众神的黄昏》。2015年初秋,世界舞台最年轻的瓦格纳歌剧新秀群英绽放。但,“这部经典之作对于中央歌剧院的演员、乐队、歌队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一个高难的新作。如果排练时间紧迫,合成时间有限,艺术总体质量未必不打折扣”[7]。

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2015年9月9日中国首演,相当令人振奋。这是世界歌剧舞台很少以女中音或次女高音为主角的经典,音乐极富法式浪漫派优美动人的鲜明特性。该剧以扣人心弦而感人至深的悲剧著称,在参孙带领下,希伯来民众合唱《上帝离去,灾难便落到我们头上》先声夺人。经典的达丽拉咏叹调和更多充满威力与魅力的混声、女声、男声合唱,无不散发出无法抗拒的光彩。

北京国际音乐节再度延续其与瓦格纳的不解情缘。2015年10月9日、11日《纽伦堡的名歌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相继亮相保利剧院。其中,“名歌手”为中国“初啼”,引进原版由德国指挥家古斯塔夫·库恩执棒蒂罗尔音乐节管弦乐团、合唱团。舞台制作并不繁琐,表演形式介于传统歌剧与音乐会版之间,舞台后方安置乐队,角色则在前面的表演区。如此,观众能够更关注于歌唱和表演本身。今年音乐节与网络电视联手,估计约有60万网友观看了该剧的现场直播。

普契尼经典之作《托斯卡》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出品,2015年10月19 日、20日公演两场。“中国三高”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联袂旅意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这样的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号召力,绝对是票房的强大助推力。福州观众的热情反应令人更加期待,在歌剧福泽的北上广津之外的东南沿海地区,又将开辟出歌剧艺术的一片新绿洲、新大陆、新天地。

中国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2015年11月6日在陕西省延安市解放影剧院,开启全国首轮巡演的大幕,12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剧院圆满完成谢幕演出。一部大戏巡演而非驻演19场,雷佳当之无愧成为众口皆碑的“第四代喜儿”。老剧作家黄奇石对文本的重新梳理,关峡、李文平、张宏光三位作曲家对该剧音乐全部重新配器,使之更加趋向歌剧化。重要的是,我们不仅看到了一部中国歌剧经典的新生,更看到了一种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艺术创作精神的回归。[8]

原创活跃——齐头比肩

“中央歌剧院大型原创歌剧《北川兰辉》5月23日在北京天桥剧场正式首演。这是文化部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后,国家艺术表演团体推出的第一部现实题材的歌剧作品。”[9]经主创班子历时两年的艰辛劳动,兰辉的艺术形象,在歌剧舞台上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本年度歌剧界最悲情的事件,无疑是原创歌剧《日出》2015年6月17日全球首演。继歌剧《原野》之后,作曲家金湘与剧作家万方再度合作的歌剧,但该剧尚未正式亮相,金湘已罹患重症。医生预言的生命期限,竟被音乐的神奇力量所攻破。在首演结束后,金湘走上舞台,接受全场观众真诚的敬意。歌剧《日出》成为了“东方普契尼”的绝笔之作,怎不令人嗟叹唏嘘。[10]

“林兆华与叶小纲首度激情碰撞”,这句宣传语使原创歌剧《永乐》成为2015年夏季大众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遗憾的是,演出结束后,笔者曾分别同几位前辈、同行交换意见,大家不约而同异口齐声说,这部歌剧“有歌无剧”。音乐写得再好,但我们毕竟不是来听一场音乐会。况且,一部四幕歌剧只演了三幕,最终给人多少留下了匆匆出台草草收场的印象。

全部made in China的俄罗斯战争题材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年11月5日-8日的深秋之夜全球首演。这既是国家大剧院委约原创,又是抗战歌剧中获得普遍赞誉的代表作。全剧音乐的风格与气质,非常“俄罗斯”,又相当“中国化”。从听到巴扬奏出的第一个乐句起,便在瞬间被触及到深藏于心最为敏感的共鸣点,好似穿行在俄罗斯深广的黑土地上、神秘的白桦林中……

继“黎明”成功首演之后,国家大剧院2015年12月24日-28日又将原创歌剧最新力作《方志敏》推上了舞台。全剧以方志敏烈士的旷世遗作贯穿始终,作曲家孟卫东为冯柏铭、冯必烈的文本插上音乐的翅膀,我们听到了“一间囚室”里放飞的自由之歌。《可爱的中国》在尾声音乐性、歌剧化的完美呈现,使现场观众获得了在教科书里无法体验的巨大震撼与真实共鸣。

北京国际喜歌剧公益演出季,在国内歌剧界独树一帜。该项目持续五年,最大的创新有三条:“经典本土化”“合作国际化”“演出社区化”。打造这个品牌,李卫最先在北京市同东城区文委联手,今年又与东城区教委牵手。这位歌剧导演一直强调,听不懂的不是歌剧;喜歌剧就应该让普通人听得懂,这才是硬道理。他始终认为,中国需要高雅的喜歌剧,而不能让老百姓只听二人转;经典必须落地,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产生联系。李卫的理想是:将来有一天,应该变“拿来”为“来拿”。想方设法让外国人来拿中国人做的东西,喜欢而且演出我们的作品。

2015年引进制作的意大利精品《丽达》12月27日的国内首秀,在国内歌剧舞台上激起了一小朵欢乐的浪花。2016年将有什么新的歌剧登台,带给我们新的喜悦?从2016年1月4日-6日,北京国际喜歌剧公益演出季将延续率先推出《爱的甘醇》《歌剧一路一带》和《电话》的国内首演。在喜歌剧带来的歌声中、笑声中,开始新的一年。

[1][2][3][5][6][7][9[10]]陈志音.悲喜交集 轻重相间[N].文艺报,2016.1.18.

[4]陈志音.抗战歌剧 花开犹荣[J].歌剧.2015(9).

[8]陈志音.经典再添华彩 喜儿又获新生——观2015年新版《白毛女》北京首演[J]歌剧.2016(1).

陈志音:乐评人

现 状|时代的镜像

栏目策划:唐 凌 张同道(特邀)

2015年,世界纪录片默默地记录着社会,反思历史、警示未来,为人类留下了一幅时代的镜像,并预示了一场即将发生的变革。一方面,新媒体已从过去的创新补充,变成了用户认可的主流平台,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纪录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引起了全球关注,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市场剧增,英国BBC、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以及韩国KBS、日本NHK纷纷推出了中国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如何看待这些影片?世界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又引发了怎样的思考?本期特约请相关学者就如上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述评。

注释:

猜你喜欢

首演歌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