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智障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2016-06-12刘雪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聋哑残疾儿童海伦

刘雪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8-01

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s.a.kirk)认为特殊儿童主要是在智力、感觉能力、神经活动或身体特征、社会行为、交际能力和多种缺陷等几方面偏离常态。他们需要采取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殊教育措施或提供特殊的服务,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身心发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自认为如果要让聋哑儿童真切的感受到他们是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只有让他们的内心真正拥有了快乐,让他们愿意来到学校里,让他们每天都开怀大笑。这样就必须要求我们首先得培养残疾儿童的健康心理。

本文只从残疾儿童的健康心理构建方面来展开论述。

1.激活自信 克服自卑心理

耳聋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经历的失败较健全学生多得多,普遍存在较多的自卑心理。小学阶段是聋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培养聋生的优秀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行,比不上别人。这样,他们的内心便会日益自卑,失望越来越多,绝望也越来越大,甚至最终变为另类,偶尔见诸报刊的聋哑人团伙抢劫犯罪等现象,其实就是他们的自卑心理不断恶化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生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学生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普通的小学生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心理非常难过的时候,只要老师带领他们去到郊外或者风景秀丽的公园里疯狂玩耍一番,或者大吼几分钟,学生心里面的不痛快就会烟消云散,但是,聋哑儿童却不能这样,一方面他们发不出声音或者听不到声音,另一方面会促使他们触景生情,看见正常人的欢乐状况,更加使他们百倍地难过,那样肯定是要好心弄出坏事情来的。

其实,残疾儿童也和普通儿童一样,在非智力因素即是在接受美育教育方面具有同等的天分,具有类似的潜质。笔者经常在休闲时爱拿着画笔随意泼墨写意,每次都有不少学生围在身边一边观看一边羡慕称赏。于是,有一天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聋哑的学生召集起来教他们绘画呢?

因为自身的残疾,这些学生在绘画上多不具备基础,我就把聋和哑的学生结对为一个小组,让他们优势互补,一个能听一个能说,他们自然就能弄明白和掌握了学习时的要领。在进行绘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选取素材和题材,要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元素。这一点在对特殊学生的培养时极为关键,因为这类学生在意志上较一般儿童是相对不能持久,只要他们的兴趣一经受到影响,就有可能把一切都停下不学习了。那样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关闭了自己的心房,从精神上拒绝了希望学习的机会,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谓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因此,对残疾学生我们更应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残疾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感化和教育他们的工作。

于是,我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就从聋哑儿童的家庭生活入手,以他们的父母双亲每天为他们提高饮食保障为内容,引导聋哑儿童自由想象,描摹父母的工作场景,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强化亲情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同时,亲情也是最能感化人的,也是最能给人以力量的。果不其然,绘画训练一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住了聋哑儿童。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学习,我干脆临时调换学习训练计划,连续两个星期,除了绘画作业,别的科目都不进行教学,这是对待聋哑儿童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哪怕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好了,都要用满腔的热情去鼓励残疾学生,去肯定残疾学生,去巩固他们的心里好不容易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

经过长期训练,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有一两个还超过了正常儿童的艺术水准,我就带领他们去一些小型的比赛现场去与别的正常儿童同台竞技,最后有几次还获得了奖励。这样就不仅仅是那几个获奖学生的荣誉了,所有每天同玩同乐的聋哑儿童包括他们的父母亲都欢天喜地起来!他们的自信心就渐渐地建立起来了,原来的自卑也渐渐地消退去了许多。

2.音乐与舞蹈,调节心理状态

生理上的缺陷导致聋哑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的某些失败,消磨掉他们的自信心。社会上的偏见也把他们看成"不正常"或"残废",认为他们无能,甚至排斥,歧视他们。这样,他们感到更自卑,自我评价更低。"我不会","我不行"就自然而然成为这些孩子的口头禅,成为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评价。耳聋学生如果凭着这种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则永远无法挺起胸膛,抬起头,走出"残疾"乃至"残废"的阴影,将来也很难立足于社会。平时经常看到有些聋哑儿童似乎无缘无故就用头去撞击墙壁和树干,甚至自残自虐,皆因他们的内在心理的阴暗面长期作怪,因为没人能够及时给予理解,没有人能够及时的把他们的心理重压卸掉,才会出现此种不可理喻的古怪举动。

耳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无法通过听觉获得外界信息,语言交流的障碍又使他们社交圈子偏窄。认识上的局限使不少耳聋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不少聋生有时还分辨不清顽强与固执,勇敢与粗暴,果断与轻率之间的区别。他们有时可能把固执己见当做顽强和坚忍不拔,把粗暴和鲁莽当做勇敢。有时不愿深思熟虑而宁愿马上行动,甚至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对抗某一正当的要求,也称之为意志顽强。

同时,人的内心的健康快乐是有层次的,其发展也是要求得到不断地充实内涵和丰富其表现形式。对残疾儿童的深入研究以后,我又发现他们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尤其不能持久。要想保持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庇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神经,我想只有抓住他们爱冲动情绪容易激动喜欢做肢体行为这种普遍性,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在前述学绘画的同时,我又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聋哑学生学习舞蹈。为他们购置鲜艳的舞蹈服,满足他们想穿新衣服的需要。

3.悉心呵护,构建心理品质

事物的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的培养也是一样,有了自信,接着遇到一些挫折,便又自卑起来,反反复复,这时最不能要的就是耐心不足,更加不能厌烦,因为残疾儿童特别敏感,也许就是老师的一点点的不好的脸色就把聋哑儿童以前建立起来的自信冲垮了。困难和挫折是聋生成长的主要障碍,面对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较差。

梁启超先生说:"毅力可以克服逆境","有了毅力可以变逆境为顺境。"这足以说明毅力在克服挫折时的重要性。我们还是充分利用聋哑儿童好动的特点,同时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在激烈的对抗赛中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争取胜利的精神,及胜不骄,败不馁的作风。比如跳绳、踢毽子等体育竞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会使他们产生"努力争取胜利"的激情。同时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教育和引导,使聋哑学生认识到:失败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失败面前不自卑,不沮丧,不轻视自己,明白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失败可以成为新的起点。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

另者,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也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所永久的学校,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最好的教师,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建立了爱心车站,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及时记录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帮助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浓浓的爱,并把这种爱延伸到同学中、师生中、社会中,在广泛的善、爱之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我们的一切的作为,都是为了教育孩子,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满怀信心尤为重要!世界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一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海伦在其中的一篇文章 中回想起她的老师莎莉文教她学习"水"字时,把海伦的手放在水里,然后把字写在海伦的手心,海伦这样写到:"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猜你喜欢

聋哑残疾儿童海伦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两个好朋友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海伦·凯勒的故事
西部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基础教育研究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