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金融专业“双证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6-06-11应海芬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双证书校企合作金融

摘 要:高职教学中,双证书的毕业要求几乎是所有学校的共同要求,这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与人才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本文从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双证书”获取的现状入手,分析本专业考证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职 金融 双证书 校企合作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的层次更加丰富,除了原有的高中、专科阶段,还有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意味着人才培养过程不单是过去的重技能,也应当注重技术的传承。高职院校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改革中,也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设置工作任务,在校内、校外实践场所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生“教中学、学中做”的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各个专业均实行“双证书”制度,都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必须取得一本或以上的专业资格证书,否则不能拿到毕业证书。“双证”制度在发达国家也作为职业教育的保障,发挥着很大作用。

二、金融管理专业“双证书”现状

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需求,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设定的“双证书”一般可以分成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向,因此专业资格的设定通常有:初级经济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期货、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保险销售资格证书等,此外也有不少学校通过本校举报的校级技能考试,对学生的点钞、五笔、小键盘等技能进行考核,颁发学生技能等级证书。

从目前整体的双证书率看,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努力,大部分都可以获取上述证书中的其中一本,而也存在部分学生在实习之后仍然无法考取证书,导致毕业证书搁置的情况。从学生对“双证书”的态度看,群体分化为三种:一种非常认真地为今后作打算,毕业后考取多个含金量高的证书;一种是只要通过一本专业证书能拿到毕业证书就万事大吉;还有一种对获取专业资格证书基本失去信心,不再付出努力或方法不对,到毕业后也无法拿到畢业证书。

从证书获取的难易程度看,过去保险销售从业资格证书易考,经过课程教学后,学生的一次获证率可以达到90%左右,而二次获证率可以达到100%。但因为保险行业政策的变动,这一证书考试已经取消,目前没有此类考试。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有部分就业去向是因为柜员岗位,且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对柜员是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明确的考核,因此会计从业资格纳入证书范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相对较低,且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系较大。浙江省每个地区的考试次数一年有4次,也就意味着,在校学生可以参加考试的次数可以达到10次左右,只要花心思学习是可以拿证的。

三、“双证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受政策及行业要求影响,“考证无用”观念会被错误内化。前文提及的保险销售资格证书,在学生考取之后,行业统一取消该证的考试,证书的实用性缺失,有证等于无证。再如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与学生的就业挂钩,有效期为两年,考取证书后,如果两年内未在银行工作,则该证失效,因此学生选择考此证的比例非常小。一些学生在毕业时,将考取的证书填在简历里找工作的时候,发现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要求自己考的那些证书,因此会导致学生认为证书没有大用。

2.证书培养过程中,多方主体参与缺失。很多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中,引入金融机构专家参与教学,但不是很多学校都有专门针对双证教育这块举措。在社会统一考试中,都是由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报考的,再由考试组织机构公布成绩。学生参与不参与考试的自主度很大,一些学生参与考试的次数较少,也导致低通过率。而在非社会考试中,学校单一自主地进行技术技能认证,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鉴定,提升证书含金量。

3.部分学生在考证过程中的积极性较难提升。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对就业、考证没有系统的规划,导致考证积极性不高。学习基础不好,自学能力差,也影响了考证成功率,难度大的考试通常要挫败多次才能成功,周围学生如果考证都没有成功的,那么很多同学会选择坐观其变,懒于考证。尽管明白拿毕业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一本专业证书,有些同学也是到最后一年才稍稍才会紧张。除了自身的原因,部分考试的省内考点较少,例如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浙江省内考点有杭州、温州、宁波,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来说,考一次要花去路费与住宿费,且没有信心一定考过的,就会损失他们考取此类证书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1.应当对建立规范的行业就业准入制度。“考证无用论”究其原因是来自行业用人没有门槛,没有统一的标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要加强行业用工的制度,特别是特殊行业,制定严格的技术技能要求,使得工作人员在特定岗位上具备特定的常识,在保持工作质量一致性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用工的不安全问题。例如现在互联网金融风靡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跑路公司,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通常是非常年轻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是否合法完全没有概念。如果增加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的考证培训,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底线进行普及,那么这些从业人员就可以给自己筛选合适的公司,在推广产品的时候也会把握轻重,一方面利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规划,一方面也能够不适当宣传导致的金融诈骗。

2.社会证书考试组织机构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过去,我们国家的职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考试很多,错综复杂。近年来,国家取消了一批职业资格考试,保留了一些考试。应当对一些重复的五花八门的证书考试进行整合,留下必要的考试。在制定新的考试的种类与内容的时候,应当充分调研,结合实际,将行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特性考虑进去,形成规范的考试体系。一些考试的报名方式落后,没有跟进时代发展,不使用网络报名方式,不利于简化高职学生的报名程序,应当逐渐推动各考试的网络化报名,使便捷性提高。此外,结合高职学生的考证需求,行业协会应当增加地区考点,便于学生节约考试成本。

3.建立证书互认制度。目前金融方面统一考试的社会证书都是能得到行业认可的,但是学校或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共同颁发的证书是否能够得到认同,结果就不一定了。考证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证,而是通过考证的过程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提升,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好地与就业衔接。因此,如果学生取得的证书在未来都是“有用的”,那么他们对待考证的态度也会不一样。尤其是非社会统一考试证书,可以由学校与行业协会牵头,由其他相关企业共同认定,并在区域范围内认可证书。此外,也可以通过由学校组织区域内的金融机构人事培训与相关证书考试的方式,增强学校颁发的专业证书的含金量。

4.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办职业教育如果单纯依靠学校力量,显然不够,企业更应当参与其中,例如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接收学生短期或毕业实习、提供兼职教师、共建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开展知识与就业方面的讲座等。“双证书”制度是学校结合职业教育要求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个制度保障,其受利者最终是企业。

参考文献:

[1]姜自莲,刘薇,张世凭.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7):38-40.

[2]易洁.三位一体的高职“双证书”制度构建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30-32.

[3]应海芬. 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读写算.2014(20):186-187.

※基金项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16YB14).

猜你喜欢

双证书校企合作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师落实“双证书”制度的挑战思路与实施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