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竹、有茶、有壶,便是人生欢喜时
2016-06-11范月琴
范月琴
快速的生活节奏让现代人不堪重负,人们都在各自寻找一个可以休憩的静谧空间,在那里燃一炷香,饮一杯茶,时间在那一瞬仿佛停止流逝,于是将浮躁的心灵收回,找回最初的样子。而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人们似乎就能找到这样的归宿。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便把茶定义为人们最寻常的生活习惯之一。自古至今,无论是朱门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品茗喝茶似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闲情雅兴也为人们所向往。紫砂壶古朴素雅,浸染了岁月的光泽;有竹、有茶、有壶,便是人生欢喜时。
现要赏析的紫砂“竹段组壶”(见图1)由两把壶组成。它们均以自然界的竹子为创作原型,风格一致,并且一高一矮,其中一把是提梁壺,而另一把不是,艺术特征十分鲜明。该作品流露出的浓郁竹韵,给予人丰富的美的体验。执 “竹段壶”品茗间,感受竹的气节,便会感到欢喜而知足。
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根深深地扎入中国的土壤,在几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竹文化。以竹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陶都宜兴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美誉,有竹的地方自然不乏来光顾的文人雅士,而竹子也经常成为紫砂壶造型立意的灵感来源。紫砂 “竹段组壶”的设计显而易见得益于竹韵熏陶。为了让竹子的形象表达得更为直接,同时也契合紫砂壶本身的意韵,作品格外注重其源于自然的特质,并致力于艺术上的返璞归真。
紫砂壶造型丰富、变化无穷。目前,紫砂壶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其中自然形体的造型行话里称为“花货”,这种造型直接模拟某种自然界中固有或人造的物体作为基础。模拟又分二种:一种是将壶体本身直接仿制成要模拟的形象;另一种是在壶身选择恰当的部位,以雕刻或透雕的装饰手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贴附其上,以此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紫砂 “竹段组壶”对竹主题的表现直观地体现在其造型上,惟妙惟肖的形象流露出鲜明的竹文化特质。直接撷取竹子的形象化为具体造型,壶体似由竹段演变而来,生动自然且洒脱自在。
两壶壶身饱满大气,似两节新采修竹。壶盖微鼓且内嵌于壶口,好似竹节处的薄衣。壶底呈平面,好似竹段横截面,可谓趣味盎然。两壶的嘴、把、钮皆塑成竹节状。壶嘴自然胥出,恰是一节嫩竹。四鼓竹节线清晰逼真。壶钮犹如一段破土而出的修竹,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呼之欲出。两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壶把。其中一壶为方中寓圆的提梁,另一壶则是耳形圈把,二者均讲究合理的布局结构。壶把如竹弯折般自然优雅,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充满了灵性,仿佛自然弯折到这个样子,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恰到好处。这就为壶把的设计思路注入了颠覆性的全新概念。二壶一高一矮彼此呼应,强化了整体的艺术效果。
在整组作品中,与造型的鲜明艺术特征形成统一的是壶体上的贴塑装饰,竹叶生动地附贴于壶身,秀气醉人。竹叶或从壶嘴根部探出贴于壶身,或于壶钮转折处伸展,在壶盖上铺开,空灵而真实,似有清风拂过,丰富了作品静中取动的艺术层次。
紫砂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始终以道法自然为首要原则。紫砂 “竹段组壶”就以生动的竹子造型和逼真的竹叶装饰,巧妙地凸显出竹段的自然韵味。不仅如此,它更通过具体的形象,将中华传统竹文化的内涵予以了深刻的诠释。竹子自古便被视为坚贞与高洁的象征,在 “竹段组壶”中,竹子也象征了蓬勃的生命力。品茗赏壶,似乎能够感受到竹韵熏陶。人生当如竹,有竹、有茶、有壶,便是人生欢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