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雨洪管理策略初探

2016-06-10许可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苏州园林

许可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大多数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弥足珍贵。苏州园林受限于当前的保护开发模式,成为城市空间中的生态孤岛。从低影响开发的视角看来,通过合理的策略,将园林及周边街区共同进行雨洪管理,不仅在生态上将古典园林与城市联为一体,从生态意义上探索苏州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苏州园林;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现代意义

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将雨水当作了一种废弃物甚至是有害物,以至于修建出强劲的排水系统,将大自然的馈赠排放到江河湖海里,以缓解城市中硬质表面的积水导致的不便,从而维持城市高效运转。然而这种做法与我国严峻的缺水形式完全不符:用水量世界第一,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1

将雨水第一时间用市政管网排走的做法打乱了自然界原有的雨水循环过程,原有的下渗、径流、蒸发三种路径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干旱、洪涝等多种问题。

1、苏州古典园林的雨洪管理概况

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的一张名片,大多数的古典园林更是被纳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苏州众多古典园林在营造之初大都选址僻静的城郊与郊野,由于今天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变成了苏州的市中心。尴尬的是,这些私家园林在设计之初都为私人所有,都有院墙将其与外部分隔,虽然现在被开发成为公共空间,但为保护原有的意境以及方便管理,围墙依然挡在城市与园林之间,在生态层面上古典园林依然是城市孤岛。

为了接待不断增多的游客,园中许多透水表面不得已进行了硬化,切断了雨水的下渗过程;由于古城水系的填弃、水质的恶化、地下水位降低等多种原因,许多园林水系已失去自净与调蓄能力。

2、低影响开发的视角

2.1低影响开发理论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 -ment)”或“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sign)”强调雨水应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急需排走的废弃物甚至是有害物,结合设计手段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尽可能维持或者恢复某个区域在被开发之前的水文特征,除了有效控制雨洪、调蓄水源的功能外,还能具有实用的景观艺术功能。

LID技术强调将雨洪控制贯彻于场地设计的每个过程,多采用小规模的、分散的措施对雨水的径流进行源头控制,减少雨水径流峰值流量和总量,提高径流水质。这些小规模措施主要包括绿色屋顶、植被浅沟、下凹绿地、渗滤、滞留、透水铺装等等,看似简单的措施不但能够有效地在径流的源头去除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营养物质、病原体等污染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开发、旅游活动等对于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影响。2

2.2低影响开发的必要性

上文提到苏州园林尽管开发为城市公共空间,但在生态层面仍为苏州市中心的孤岛。生态应不受制约地存在于整个场域上,可以在保证古典园林意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將雨洪调蓄的能力与周边街区共享。

2.3可借鉴的雨洪管理案例

雨洪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体系,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到技术手段,都尽可能地使降水恢复自然循环,减少人类开发对这一过程的破坏。

在技术层面上,它体现为雨水的处置和利用,包括在设计时考虑的雨水路径规划,在各个关键功能节点使用必要的设备与装置,甚至是自动控制的高科技装置,对降水进行收集、传送与处置,尽量减少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的比例。而这些技术的实施则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与经济手段支撑。 3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雨水径流的水质变化较大。为对雨水进行利用,德国的《联邦水法》中对由不同汇水面造成的污染程度作了定性划分,形成了相应的水质类型表格。

3、雨洪管理策略

雨洪管理的具体实施一般有如下方法:设计之初减少硬质表面的面积以减少下渗阻碍、使用透水材料以增加地面渗透能力、增加雨水临时滞留地以延缓瞬时径流、将需水的植物带作为雨水滞留地、在雨水径流行进路线上增加过滤手段以降低管道堵塞等手法。 5

以上为普通场地常用的策略,但在极其敏感的的古典园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谨慎考量各方面影响来制定,在保障古典园林原有意境风貌的前提下,提供雨洪管理的功能。

3.1选址依据

3.1.1布局结构相对紧凑简单,制约因素少。

3.1.2据表1中对的汇水面分类以及笔者调研,网师园及周边街区径流水质均可经简单预处理后备用或下渗,处理需求简单。

3.1.3经考察,部分建筑檐口已有檐沟等集雨设施,设施修建投入低。

3.2布局策略

网师园有三块主要绿地毗邻外侧住宅区,分别为殿春簃南,集虚斋北,梯云室南,可将它们作为雨水初步处理的节点。彩霞池位于园林中部,与以上三个处理节点距离均衡。西南苗圃空地可设置地下雨水存储池,以存储部分无法处理的雨水以作回用。

3.3雨水路径

园内部分建筑已设有檐沟,可在其它建筑上添加檐沟并对现有檐沟进行修整后,收集园内屋面雨水,就近导入三处主要绿地进行初步处理。园外雨水方面,可将与园内三块主要绿地相邻的居住区的部分雨水径流通过管道引入,与园内雨水一同进行预处理。无法及时处理、下渗的雨水通过设置隐藏的溢流管道导入彩霞池。

在网师园西南的苗圃设置地下雨水回用池,承接彩霞池中多出的雨水,在回用池也无法接纳更多雨水的情况下,再通过西南角排入市政管网。在少雨季节,园内植物、水体的景观效果,都可通过回用池提供的调蓄作用来降低维护成本。

结语:

苏州古城区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集,市中心的古典园林恰好是一处生态洼地。园中透水地面与茂密的植被可作为简单预处理的工具,园林及周边街区进行雨洪管理。这样既能降低城市建设对雨水自然循环的影响;又可减少峰值径流、减轻市政管网瞬时压力;还能补给地下水、通过回用减轻自来水用量。通过雨水管理,不仅能发掘出苏州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更益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宁,杨云峰.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 2005,21(11):1-7.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5.11.001.

[2]方圆,张卓林.从LID视角看颐和园后山的雨洪管理[J].山西建筑, 2014,(27):124-126.DOI:10.3969/j.issn.1009-6825.2014.27.064.

[3]郑兴,周孝德,计冰昕.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05, 21(2):104-106.DOI:10.3321/j.issn:1000-4602.2005.02.033.

注释:

1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从LID视角看颐和园后山的雨洪管理》,方圆

3《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郑兴,等

4《德国的雨水管理及其技术措施》,郑兴,等

5《从LID视角看颐和园后山的雨洪管理》,方圆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