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达

2016-06-10孙立彬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3期

孙立彬

【摘要】初步讨论了国际主义风格对我国近几年建筑表现形式的影响。探讨了建筑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下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最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设计手法的实例。

【关键词】国际主义风格;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领悟和实践

中华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不可谓不深厚,尤其是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之林中更是首屈一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却屈指可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艺术思潮和建筑风格纷纷涌入设计行业。在这各种风格中,国际主义风格以其商业性、形式简洁大气,体现高科技手法得到很大的推崇。再加上为满足各种需求对建设数量的片面追求造成的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迅速发展的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总会发现相似的建筑。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缺失、自我风格的模糊成为了眼下中国现代建筑以及建筑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建筑设计讲究一定的内涵和观点,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社会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表现,不同观念下的设计方案所体现出的风格也不一样。人们的各种观念必然也要经过一个长期发展和变化形成的过程,而这种过程至始自终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方案,其实就是社会文化发展和影响的结果。我国古文化中于建筑方面有一个观点:房屋的建设尽量坐北朝南。这仅仅是古代人们形成的一种长期社会习惯,但由于沿用时间较旧,且与我国历史中社会关系、政治变革等息息相关,所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至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依然存在。当代建筑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延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最早的社会文化没有建筑设计这一板块。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之下,社会审美观等不断发展改变,才有了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身影,而随着历代建筑人才和文化人士的促进,这才使建筑设计被纳入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原有的“平行关系”发展到了现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馆“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學思想的体现,正是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深远影响的结果,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方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对世人思想和观点产生了二次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1.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内在统一

建筑是反映文化和艺术的长期存在的实体,建筑设计依附于文化环境和地域环境中,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建筑能够展示和促进文化发展,所以文化与建筑是内在统一的。

2.当代建筑设计作品缺乏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化与多元化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各大城市高楼林立,发展迅速,钢筋混凝土与玻璃幕墙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流行设计语言。中国建筑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大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但整体来讲,中国现代的建筑设计作品,大部分缺乏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计师需要从建筑设计中能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形成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又能够体现时代特色。

三、传统文化和地域性的思考

如何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呢?不仅是中国建筑师,各国建筑都在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实践。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建筑师对抗建筑“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之一。早期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核心思想多在于强调建筑是科学技术的反映,而对于建筑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缺乏关注。地域主义的基本策略是从地方和场所中提炼地方要素,从而突破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统一和统一性,这些要素来自于场地的地形地貌,营建的结构和构造系统以及由此演化生产的营造美学法则。而要想做出“中国精神”的建筑,就必须进行地域性的设计,民族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文化环境,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适合的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建筑。

四、实例分析

2011年7月1日,成都东客站正式投入运营。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1306亩,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其中,站房面积108000㎡。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当这个大型的建筑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不仅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西南大都市的门户和文化的名片,成都的重要地标建筑,设计师们为这座集科技和地域文化于一身的车站赋予了多层的文化地域寓意。融入独特青铜面具艺术元素的结构造型,舒展、张扬的屋檐,这些元素都是成都平原古蜀文化的体现,从这些抽象元素中深深捕捉到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的影子。独特的川西风格竹编幕墙以及檐口的雕刻,展现汉蜀文化的宫阙和雕刻艺术,体现成都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建筑与城市轴线相契合,与塔子山公园九天楼遥相呼应。成都东客站集优美造型和先进功能为一体,达到建筑与科技的和谐统一,达到了与场地协调,与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相契合。

结语:

作为建筑师对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认识在形式层面上,而需要透彻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将这种感悟升华极至,转化成一种精神,一种寓无形于有形的精神。只有这样,建筑符号语言才能在不断再生中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才有正确的表达方式,才能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具有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关瑞明,聂兰生.传统民居类设计的未来展望[J].建筑学报,2003(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