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性的山地建筑设计探究

2016-06-10任赵兵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体山地建筑设计

任赵兵

【摘要】我国具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用地和工农业用地面积不断的扩大,在平原有限的开发利用后,人们对山地资源进行了重视。但是山体结构中具有复杂的岩石、土壤和水文信息,不同的地域之间山地的性质并不相同,这就需要通过现代科技对当地的地理形势进行信息的搜集,并设计出相适应的构建方案,提高我国国土面积的利用率。下面文章对具体的山地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地建筑;地域性;设计探究

山地建筑设计是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背景中产生的,同时也对以往粗犷性的开发提出了新的研究,在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要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山地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地理形势进行结构和场地的设计,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域性的山地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山地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科学利用。

一、区域性的山地建筑概述

1.山地建筑的研究内容

山地建筑是在紧张的土地资源利用中,利用山地盘桓的形式进行建筑物的附属与建设,并对建筑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山地开发相比,现价段的山地建筑构件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要构件的建筑物必须要有地域性的特点,要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分布情况,综合利用当地的能源物质,尽量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环境,对岩石结构、土壤性质和气候变化等综合分析与设计,更重要的是要结构当地的民俗风情,设计出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居住文化,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利用科技和先进思想,构建出自然和社会同步发展的和谐环境,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地域性的山地建筑设计意义

山地建筑不仅仅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途径,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山地建筑进行结构和文化的设计,也能够彰显出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中的山地文化,展现当地人们的人文情怀。这在我国,尤其是地域辽阔和众多的民族生活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是一个国家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文化对今后的社会建设有着长远的影响,只有铭记文化和风俗,才能够积淀出更加饱满的生活热情。

二、地域性山地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调研山地的可开发性

我國的山地形式较多,具有不同的地质特性,在传统的山地建筑中,建筑的形式和接地结构也就不同,但是其共同的特点是都是在可开发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可开性要依托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利用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优化建筑物的区域性的文化渗透。更重要的是要对交通、通讯和电力的供应进行落实,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要求。

2.确定山地建筑的接地方式

在山地建筑的设计中,最重点的就是接地方式的设计,这是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根本性保证。根据山地结构的不同,接地方式可以借助人工的设计进行处理,但是要尽量坚持少对原有地貌破坏的原则,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可以搭建驻台和悬挑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山地蜿蜒和盘桓的形式在山体间错落、附着和分层的搭建。将山体结构与建筑设计融合为一体,通过独有的山体性质展现出当地的建筑物特点,并形成独有的文化气息。

3.山地建筑的选址

建筑的选址对于山地结构来说十分重要,根据我国在地球经纬度的分析表明,我国冬季北风较多,而在夏季东南风现象普遍。为何更好的利用气候的变化,山地建筑物的选址一般要求负阴抱阳,建筑物的背部要依靠山体,这样在寒冷的统计北面的寒风的影响就会被削减,而在温度适宜的春夏两季,还能够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背山面水的设计还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4.山地建筑的布局

在目前的山地建筑的布局中可以分为行列式组合、围合式组合、重复组合和对比组合。这几种布局的方式都是依靠不同的山体性质决定的。其中行列式的组合方式是根据高度的统一性和垂直分布决定的,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坡度性质进行多层次的高度设计,不仅增加的通风性,还促进了房屋的集中分布。围合式组合更适合平缓面积较大的山体结构,并适合家族式的群居生活。而重复组合和对比组合是最建筑物架构的要求,要么具有统一的建筑外貌、大小各高度等,要么每个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形成鲜明的对比。

5.有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匹配

地域性的区别,使得环境气候因素多种多样,同时山地的特殊环境也使气候变化无穷,气候影响了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规划设计的选址、布局,房屋的排水、屋顶样式,保温保暖设计、防潮防风设计、材料运用、建筑细部构造、建筑室内空间组织、建筑朝向、房间朝向等,可见气候对地域性的山地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察当地的气候变化时,不仅要依靠先进的设备进行信息的搜集,还要与当地的气象部门沟通,通过信息资料的查阅完善信息的储备,并对附近山体环境的居民进行巡防,了解不同天气中山体环境的变化,再根据科学的论证研讨出适合的建筑搭建方案。

6.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我们在进行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调查当地的历史条件、当地人民的民俗风情,当地建筑的特征和特色,以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适应可持续发展,建筑和山地地域环境和谐共生。当然对这些文化精神,我们也要善于总结归纳,不能一味的持肯定态度,肯定要有所取舍,辩证地采纳。山地建筑是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同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要尊重当地的建筑文化,辩证的吸收山地地域的文化精神。

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要注重功能特征,要满足现代居民的功能性的要求,充分考虑地域性文化的塑造,建筑造型要和地方的建筑审美相协调,建筑的材质尽量呼应当地特色的材料,从整个建筑形象和精神上,让人们充分感受建筑地域性的建筑文化蕴涵的精神。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不断的加大,无论是生活用地还是生产用地,都给土地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国具有丰富的山地面积,依据山地形式建立有特色的山地建筑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并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了自然的高效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不同地域中的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更多的注入民俗文化,弘扬我国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蒋宇楠.山地校园建筑设计——以华西南地区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2014,(05).

[2]张磊.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11

猜你喜欢

山体山地建筑设计
山地草甸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