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探讨
2016-06-10姜壮,杨楠
姜 壮,杨 楠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探讨
姜 壮,杨 楠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 关于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其常规的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时,使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显微外科;微创手术;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6例,进行研究,分别予以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手段治疗。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9.5±0.2)岁;发病到入院30 min~48 h。入院时意识清楚患者20例,意识模糊患者20例;浅度昏迷患者20例;中度昏迷3例;重度昏迷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大小为7*9 cm,采用颞中回入路,对血肿进行清除,之后使用颞肌筋膜,进行减张缝合硬脑膜。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根据CT扫描结果,将其血肿最大层面,距离皮层最近点,进行标记。对其脑部功能区域要避开,之后在其头皮处,做切口,到达颅骨钻孔,该孔扩大至骨窗,其直径约为3 cm。进入颅骨内后,使用蛇形牵开器,牵开暴露出的血肿,利用显微镜,显微仪器,将其血肿进行吸出,之后进行止血,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经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脑梗死、残留血肿)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经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n(%)]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因此对于罹患该种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的对其大脑内的淤血进行清除,避免病情的恶化,导致其他疾病的出现[1]。显微微创手术,指的是利用显微神经外科的先进技术,对患者进行创伤小的手术。在手术中,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对患者的大脑组织,造成损伤,利用大脑中的无功能区,例如颞叶中回、侧裂池岛叶中路等,进行开颅,之后利用显微镜,对大脑内的血肿进行清除,更好的保证脑功能的无损伤。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是其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对患者的大脑组织和周边血管,造成损伤,其脑功能也会受损,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2]。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在显微镜下,依托显微技术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能够为医生的救治提供良好的照明环境,血肿可以清晰展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的特点,因此对于患者大脑的内的血肿清除和止血治疗,效果好[3]。
本次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经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施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时,需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效果好,值得不断地推广使用。
[1] 张晓峰,零达尚,张建国.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44-45.
[2] 吕连杰,张志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吉林医学,2013,03:513-514.
[3] 廖学乾,肖 勇,罗政云,李 鹏,刘 鹏,周舰雄.用大骨瓣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4:233-23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651.1
B
ISSN.2095-6681.2016.33.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