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分析及处理

2016-06-09宋宝宁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虹膜巩膜小梁

宋宝宁

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分析及处理

宋宝宁

目的 分析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主要原因,并对其相关预后及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统计术后高眼压病例数,分析高眼压发生原因,并依据患者病症类型总结相应处理方法。结果 本次临床实验共106例病例,106眼,6例患者(6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5.66%(6/106)。其中,滤过泡瘢痕所致高眼压3例,占病例总数的50%;恶性青光眼所致高眼压1例,虹膜根切孔过小所致高眼压1例,前房积血所致高眼压1例。全部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眼压均有所降低,逐渐控制在正常水平内。结论 导致患者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病因多样,临床手术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眼压情况,根据病因对症防控及治疗,以降低高眼压发病几率,提高手术质量。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高眼压

青光眼属视神经病变损伤,具有特征性,损害视功能,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现阶段与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齐名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1]。依据临床表现及特点的差异性,青光眼可分为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混合型4种,手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常见临床办法,其中以小梁切除术应用最为广泛[2]。该术法虽然适合于治疗各类型青光眼,但术后有一定几率并发高眼压,如处理迟误,则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影响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同时更使患者平添痛苦[3]。对此,给予患者青光眼手术治疗前后,高度重视高眼压的发生,在正确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及早发现、治疗尤为重要。文章现以106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病因及处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5年5月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

106例患者共106眼行小梁切除术。经临床诊断,术后6例患者眼压持续超过24 mmHg,临床判定为高眼压,其发生率为5.66%(6/106)。6例患者中,男2例(2左眼),女4例(2右眼,2左眼),患者年龄48~72岁,平均(58.3±2.7)岁。其中,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继发性青光眼。

1.2 方法 药物控制眼压前提下借助显微镜对全部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手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术前常规准备。手术操作流程如下:(1)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待向后分离至适宜程度后,灼烧止血。(2)做4mm×4mm浅层巩膜瓣。针对视神经损害严重的年轻患者,为防止术后术区粘连,取2.5 cm左右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瓣下,药剂浓度0.4 mg/mL,放置完成后以平衡盐溶液进行冲洗。(3)切除小梁组织,切除面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通常约为2.5mm×2.2 mm。(4)待患者虹膜恢复后,取适当缝线、缝针缝合患者巩膜游离角和结膜切口,确定伤口水密后,给予患者散瞳药并作常规护理。

术后1周内,每天需对患者的前房深度、滤过泡及眼压进行检查。手术1周过后,每周对患者上述指标进行1次检查,持续4周。如发现有患者早期眼压超过14 mmHg靶眼压时,需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加强术后检查及高眼压防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结果

本次临床实验共106例病例,106眼,其中6例患者(6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5.66%(6/106)。全部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眼压均有所降低,逐渐控制在正常水平内。见表1。

表1 高眼压病因统计

3 讨论

青光眼对人的视力影响极大,在我国属高致盲眼病。手术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常用办法,特别是小梁切除术,该术凭借适用性广、操作相对安全简单而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结构。该术虽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高眼压作为青光眼术后并发症无法绝对预防,患者一旦术后持续高眼压则很容易导致手术失败,影响手术质量及患者预后[4]。因此,充分了解高眼压病因及类型,掌握高眼压防治的相关措施及手段,并以此为依据处理好手术各项环节以降低高眼压发生几率、缩短高眼压持续发生时间对于优化手术质量而言意义重大。本次临床研究中,共6例患者(6眼)术后出现高眼压,文章现就其病因做如下讨论。

3.1 滤过泡瘢痕 给予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如滤泡不成形伴眼压升高,则手术失败的可能想较高。据不完全统计,该种状态下患者手术近期失败率约8%,远期失败率则可将近18%,由此可以看出,给予患者青光眼手术后,定期检查和及时随访十分必要。导致滤过泡瘢痕的因素通常有以下几点:(1)巩膜瓣制作问题;(2)结缔组织阻塞;(3)巩膜瓣缝线不达标;(4)切口缝合不当;(5)巩膜瓣下血凝块。其中,由巩膜瓣制作问题所致滤过泡瘢痕主要是由于其可能引起房水引流不畅,进而造成阻滞粘连,致使手术失败。制作巩膜瓣时,通常对厚度限制较为严格,以巩膜厚度1/2~2/3最为适宜。如厚度过大,当缝线过紧时则房水外流的阻力增加。对此,施术期间,医生需对巩膜瓣的标注进行严格规范,充分凭借自身经验及手术技巧尽量优化其制作[5-6]。

术后伤口愈合通常分为3期,其中术后6天内为早期,此时伤口处纤维物质沉积,细胞增殖;之后的3天为中期,此时细胞增殖并移行;再之后的5天为晚期,此时伤口处形成肉芽组织,开始闭合。针对伤口愈合情况,给予患者青光眼手术治疗时需借助显微镜做好准确定位,术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后做好术区残留物的清除,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感染,这是避免患者由于巩膜下血凝块或结缔组织阻塞所致滤过泡瘢痕的最主要办法。这主要是由于,如施术为达到上述标准,则可能导致伤口出血过多或炎症渗出,机化结缔组织,造成通道堵塞。此外,针对切口缝合不当问题,可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依照患者实际病症进行具体处理,剪除筋膜,再行仔细缝合。

3.2 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是指青光眼手术后,患者前房持续不恢复且眼压升高。该病症在青光眼术后并发症中相对严重,发生率在2%左右。罹患该病症的患者多为前房浅、晶状体大、白内障患者,术中由于炎症反应使房水置于晶状体后,出现循环障碍,进而使眼压升高。为防止恶性青光眼病症的发生,施术前需准确测量患者眼压,确保其在正常水平值时施术,对于恶性青光眼易发群体,则术前可适量给予安眠剂,术后扩瞳。

3.3 虹膜根切孔过小 当手术出现此类情况时,可导致滤过不畅,进而影响眼压变化,造成其异常升高[7]。此外,虹膜板层切口不合理也可诱发高眼压。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作切口时需做到位置精确,大小适宜,以2 mm左右为最佳,以避免切口过小;切透前房时,需准确掌握好虹膜根位置,对于剪下来的虹膜组织,需认真检查,如未见黑色素上层皮,则表示切穿不到位,可进行周切虹膜调整,以避免粘连闭塞,影响滤过。

3.4 前房积血 本次临床试验中有1例(1眼)前房积血所致高眼压。前房出血在青光眼手术中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6%[8]。其主要诱发原因如下:(1)切口出血流入前房;(2)虹膜意外损伤;(3)虹膜萎缩致出血等。为避免其诱发高眼压,手术需尽量轻柔,避免虹膜损伤,手术完成后可叮嘱患者半卧位,给予患者相应药物促进血液吸收。

总之,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导致患者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病因多样,临床手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眼压情况,根据病因对症防控及治疗,以降低高眼压发病几率,提高手术质量。

[1] 吴娜,孙丰源,张蕊,等.持续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4):448-450.

[2] 李维娜,张育谋,李学喜,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睫状体光凝后行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3, 33(5):472-474.

[3] 刘慧霞,高平,张康玉,等.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学,2013,34(6):721-722.

[4] 许立帅,杨小丽,兰长骏,等.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国际眼科杂志,2013,16(11):2338-2339.

[5] 何为兰,王星.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观察与护理[J].环球中医药,2013,8(2):204-205.

[6] 俞学群,曹国平.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12(5):853-855.

[7] 陈彬,韩宇,叶宏权,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及处理[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5):428-430.

[8] 曹芬,王鲜.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5):2336-23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47

江苏 222222 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宋宝宁)

猜你喜欢

虹膜巩膜小梁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小梁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