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视一世

2016-06-09何良俊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会所气节宦官

傲视一世

东桥言,何大复傲视一世,在京师日,每有燕席,常闭目坐,不与同人交一言。有一日,命隶人携圊桶至会所,手挟一册坐圊桶上,傲然不屑。客散,徐起去。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耕斋点评

东桥即顾璘,是一位连权臣严嵩也敢蔑视的耿介之士,明嘉靖年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但就是这样一位自视甚高的大官,却也有服帖心仪的人,那就是本文的主角何大复。

何大复即何景明,号大复山人。顾璘曾对何良俊说起何大复的轶事:说这位老兄傲视一世,在京城当官的时候,每有宴席,他常闭目寂坐,不与同僚交一言。有一天,同僚在会所聚餐,何大复命随从端上一只马桶,他手中拿了本书坐在桶上,傲然不顾同席人的窃议,宴会散了,他才慢慢起身离去。

看到这里,或以为大复先生是位多大的官、多年迈的前辈。其实都不是。何大复生于1483年,卒于1521年,只活了39岁。他弘治十五年中的进士,授中书舍人,最高的职务是当到陕西提学副使,也不过是一个四品官。

熟悉文学史的人或许会说,那是因为何大复的才气。的确,何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十九岁就中了进士。他知识渊博,天文、地理、律法、历数、阴阳、医卜诸家“备造其妙”,人称其“咳吐珠玑,人伦之隽”,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四大家”的首领,传世著作有《大复集》38卷,《雍大记》30卷,《何景明诗集》26卷及《何子杂言》《学约》等10多种,著作多收入《四库全书》。

但有文名不一定有气节。古往今来,文人媚世谀上的,代不乏人。远的不说,有清一代,就可信手拈出二位。一是《四库全书》总纂修纪晓岚。乾隆皇帝五十大寿时,纪晓岚撰联祝贺:“四万里江山,伊古以来,几见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从今而后,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其时,“各大臣撰联皆不惬上意”,惟有纪晓岚的,令乾隆“大称赏”。第二位是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资治通鉴》的编著者毕秋帆。史载,和珅当权初时,毕秋帆还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淡然置之”。但到和珅四十岁生日时,“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贺之”,毕秋帆也坐不住了,赋诗十首,“并检书画铜瓷数物为公相寿”。

所以,何大复的特立独行,不关乎他的文才,是因了他的气节。他立身持正,宁折不阿。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大复毅然上书抑制刘瑾弄权。正德年间纲纪腐败,皇帝收宦官为义子,养佛僧于内廷,不理朝政。何大复上疏指责:“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何大复为官清廉,就任陕西病归时,随身只有白银30两。明史称之有“国士之风”。

这样的官,即使英年早逝,即使著作无存,也足傲视千秋。

猜你喜欢

会所气节宦官
基于多元生活方式的全境式休闲空间建构——休闲餐饮&会所空间设计专辑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竹外疏花
清朝军队中的“会所”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关于“气节”
刍议中式传统元素在现代会所设计中的应用
清朝军队中的“会所”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