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市东昌府区防洪治涝的问题及建议

2016-06-08张伟李云鹏

科技视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东昌府区效益问题

张伟 李云鹏

【摘 要】东昌府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由于其自然气候的特点,自古以来水涝灾害较频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通过分析东昌府区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制定全面、统一的治涝规划、提高群众防洪治涝意识等建议,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排涝工程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东昌府区;治涝;问题;效益

0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涝灾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涝灾范围广、损失大、洪涝难分等特点。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资料,全国易涝耕地2447万hm2,渍害田766.7万hm2,盐碱耕地760万hm2。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涝区建设,逐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涝区,一大批防洪治涝、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和效益的发挥,对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治涝投入相对不足,涝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1 概况

东昌府区是聊城市市辖区,位于山东省西部,为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总面积829.46平方公里。区辖7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共643个行政村,总人口77.11万人。全区排涝体系由徒骇河、马颊河两条骨干河道,以及西新河、周公河、德王河、俎店渠等4条支流河道和110条支流及以下排水沟组成。

长期以来,针对全区洪涝灾害形势特点,东昌府区把防治洪涝灾害作为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治涝工程体系已基本形成,特别是近年来,东昌府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河道整治、洼地治理、配套设施建设等,有效增强了治涝能力。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洪涝灾害威胁仍不可忽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对治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开展治涝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2 东昌府区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工程现状

东昌府区河流水系的分布现状是:骨干河渠及支流河渠按灌排分设设置,支流以下河渠大都是按灌排合一设置。东昌府区治涝工程已初具规模,形成以徒骇河、马颊河为骨干的治涝工程体系。徒骇河区境内长度27.7公里,流域面积481平方公里;马颊河区境内长度22公里,流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区境内排涝体系由西新河、周公河、德王河、俎店渠等4条支流河道和110条支流及以下排水沟组成。现有支级、分支级以上河渠302条,河网长度930公里;现有水库2座;现有中小型节制闸及进水闸336座;现有支级、分支级沟渠以上桥梁2200座。目前,东昌府区的治涝工程管理分为区、镇、村三级管理,跨乡镇治涝工程由区级管理,跨村治涝工程由镇级管理,村内排水沟由村级管理。

2.2 存在的问题

2.2.1 自然社会因素

由于古代黄河泛滥、摆动、泥沙沉积不均匀等自然原因,形成了诸如梭堤洼、白家洼等洼地,洼地多系粘质土,渗透性差,夏季易积水成灾。再者,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群众对防洪除涝、开沟排涝造成抵触。而东昌府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自古以来水涝灾害较频繁。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东昌府区由于洪涝灾害,有20多万亩的农田减产甚至绝产,经济损失上亿元。

2.2.2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东昌府区区内的排水河道、排涝渠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最大淤积高度达2.3米,调控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配套设施不齐全,堤防残缺不全,田间沟渠多年缺少管理维护,形成地不通沟、沟不通河、河不畅通的现状,给治涝造成很大隐患。现有排灌设施不分设,绝大部分沟渠为排灌合一,由于引黄河水进行灌溉,造成不同程度的淤积,排涝能力大大降低。区内主要排水河道防洪除涝标准普遍偏低,有些排水支沟治理不彻底,在通过设计流量时,水位已接近或超过地面高程,致使缓排面积有增无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2.2.3 防汛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治涝工程建设滞后

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应该治理的工程没有治理,已治理的工程受资金限制治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东昌府区防洪抗灾能力的提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难以更好地发挥已建治涝工程体系的整体效益。

2.2.4 部分群众对防洪治涝认识不足

近几年,东昌府区区境内没有遭受大的洪涝灾害,群众的治涝意识慢慢淡化,思想上松懈麻痹,存有侥幸心理,给防洪治涝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 建议措施

3.1 制定全面、统一的治涝规划

东昌府区缺乏全面、统一的治涝规划,在治涝标准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任意性。而治涝规划的制定,可以成为指导治涝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以现有各级排涝河道、渠系为框架,以疏通排水干支沟为重点,配套必须的桥、闸等建筑物;着重治理涝洼区域和淤积严重的排涝沟渠,打通竹节沟、断头沟,恢复、完善田间排涝系统。结合涝灾程度、存在的问题和涝区经济社会情况,以及各种保护对象(农区、城市、乡镇、重要场区)的不同排涝要求,可确定治涝标准为:西新河、周公河按“二十年一遇”的治涝标准,流域面积在8.5万亩以上的排涝河道、渠系按“十年一遇”的治涝标准,其余的均按“五年一遇”的治涝标准。根据易涝面积、涝灾频次、淹没历时、淹没水深、成灾面积占易涝区面积比重、涝灾损失程度等指标,并与行政区划相结合,可将东昌府区划分为几大水系涝区以分涝区进行具体规划治理。

3.2 尽快恢复防洪除涝水利设施功能

防洪除涝水利设施担负着主要的排涝任务,但部分水利工程老化严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根本性的整修,防洪除涝能力大大降低。应当尽快成立维修管护经费专项,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新建、重建或是维修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洪除涝能力。

3.3 增强防洪治涝的紧迫感

暴雨洪水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有一定的重现期,但又无绝对的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准备防大洪、抗大灾、抢大险。为了增强全民防洪治涝的紧迫感,提高群众对防洪治涝的认识,可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或亲自走访等方式,向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洪治涝的重要性。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主动参与、群策群防,既成为监督管理的主体,又要提高自身的防洪意识和保护防洪设施的自觉性,做好东昌府区的防洪治涝工作。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开展防洪治涝工作,提高水利设施标准,将有效降低农田涝渍灾害,有利于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农业稳产、高产,进而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4.2 社会效益

通过治涝减灾工程的建设,可形成较为完善的排涝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农业生产风险大大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3 生态效益

防洪治涝工程实施之后,既可涵养地下水源、优化水土结构,又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东昌府区效益问题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26.67公顷油葵盛开“致富花”
人有信念不会老—山东聊城东昌府区老年大学校歌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小议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