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专家的尴尬
2016-06-08
到上海某名牌高校培训期间,一位规划专家讲到他参加过很多城市的总体规划评审,但多数情况下无法表态,只是“原则肯定,细节建议,拿包走人”。对此,专家解释道:“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眼下的城市规划,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当地行政长官,他们定的主调,任何专家是没法更改的。只是,规划正式付诸实施前,怕难以服众,总要变着法子拉大旗充虎皮。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只能给人当幌子用。”
令专家们尴尬的不光是他们拿出违心的评审意见,更多的是这些总体规划实施之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来自民间的诘问声。在笔者所在的城市,不到20年的时间,城市三任领导各自做出三轮大的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单位均来自国家几家顶级设计院。前来做详细规划图的,却是些参加工作不久的见习生。每天,见习生们忙着应付各级领导,到实地查勘的时间极短,更谈不上到民间收集意见。评审会上,他们拿出的“权威方案”,基本上与领导专家的构思“不谋而合”,自然会“顺利通过”。即使是这些没多少实践经验的见习生,也看得出城市问题所在,明白正确的方案该怎么做,但和专家一样,他们没有表态权。之所以选他们来做规划,主要原因是“听话”。专家还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大型设计院中标一家城市的总体规划,由于没按地方领导意图行事,被几次推倒重来。院领导又过于坚持原则,结果几位专家辛苦一年多,连基本的生活费都讨不到。最后被迫打官司,胜诉之后仍没拿到钱。
在一些地方,为了彰显地方政府的权威,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后,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将修编后的成果确定下来,规定继任者不得随意更改。但这些没经科学论证的规划,本身漏洞百出,难以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遭到淘汰,是自然而然的事。所谓法律的权威,更是沦为一大笑柄。
对朝令夕改的规划,老百姓形容它们是“鬼话”。“鬼话”又是如何炮制出来的?始作俑者并不傻,也非不尊重专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时候,为追求GDP的增长,城区的工业园肆意扩张,只要投资商看中的土地,常常不顾百姓利益,不惜牺牲环境,随意修改规划给予满足。
城市总体规划事关一个地方的百年大计,是一个地方最长远的核心利益所在,一旦出现失误,其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量。城市规划专家们面临的尴尬,其实也是评审体制的尴尬。专家的遭遇告诉我们:一方面,城市规划立法势在必行,但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必须对不合理规划的制定者进行追责问责;另一方面,制定规划之时,要让专家真正拥有话语权,要倡导全民参与,引进社会监督,确保方案尽可能科学合理,减少人为失误。
湖南 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