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粮食规模种植稳定发展的建议
2016-06-08朱全保
朱全保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宿松县多年规模种植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促进粮食规模种植、稳定粮食发展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设小农水、聘用土专家、购置小农机、建造烘干厂、搭建粮仓、提供贷款担保、实行订单生产等。
关键词:规模种植;粮食安全;对策建议;宿松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56-02
近几年来,宿松县粮食规模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大户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据2015年年底统计,全县规模种植3.33hm2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943户,面积1.66万hm2,占常用耕地面积的50%,其中:规模种植6.67hm2以上大户的规模种植大户443户,规模种植面积1.12万hm2。这些种植大户种粮的商品率高达99%,为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规模种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没有充足资金购买投入品,只能减少投入生产;没有烘干设备和仓库,任凭收购商压级压价等。如2014年水稻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导致稻瘟病大发减产,甚至有绝收的田块。2015年粮食卖难价低,大户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规模种植的发展,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甚至出现新一轮抛荒现象。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大趋势。粮食生产要安全,就必须调动规模种植大户种粮积极性,让他们种田有赚头,进而肯种田、愿意种田、想种田。大户种粮面积稳则粮食生产就安全,粮食产量和质量有保证,消费者的粮食消费才安全。笔者根据工作经历和为大户服务经验,特提出改善规模种植生产条件,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对策建议:
1 安排小农水项目,帮助大户建立高产稳产良田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而大户承包的土地多数是生产条件较差的田地,产量水平较低,田块较小,不适合进行机械化生产;水利条件差,旱涝不能保收。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增产潜力受到影响。为此,政府在发展粮食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一些资金给大户进行承包地农田水利建设。安排项目的条件为:土地承包期在5a以上;没有进行过土地治理;种植规模在66.67~133.33hm2的。建设标准是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旱涝保收。同时,通过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大力培肥地力,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气、固、液三相,创造农作物生产良好的地下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田地养分含量和抗旱排涝能力,实现粮食绿色增产和可持续发展。
2 聘请专家当顾问,提高大户科学种田水平
目前规模种植大户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农民和一些在工商界积累一定资本的老板。有的虽然有种田经验、有种田资金,但是他们的科学种田水平不高,不懂得科学生产,只好打保险药,施保险肥,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稻谷中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残留。因此,政府应将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注重将农民培养成职业农民,除进行规模种植管理培训外,要突出对耕种栽培、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农机操作与维修等技术的传授,让他们掌握产加销一体化知识。同时各级各地农技人员要当好种植大户顾问。从水稻品种选育、全程管理到销售加工进行技术指导。这样既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作用,又为种植大户解决技术短板问题。也可以实行高级职称专家包5~10户种粮大户,中级职称专家包3~5户规模种植大户,初级职称的农技人员要实行一对一专门服务方式。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定向培养,选派他们到农村从事农技推广和培训工作。
3 购置农机械,提高种植大户的机械化水平
目前安庆市水稻生产中耕作、收获机械化率在90%以上,然而机插秧比例不高。要以标准化工厂化育秧为切入点,通过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提高种粮大户生产机械化水平。每座育秧工厂要保证供秧133.33hm2以上。其建设标准是:一要建有室内流水线播种操作间200m2以上,晒场200m2以上,方便开展自动化播种作业。二要建设钢架大棚总面积3 000m2以上,并配置相关喷(滴)灌设施,用于流水线播种后绿化育秧。三要配备相关设备和材料。包括购置集中育秧播种流水线2套以上,以及配套的碎土机械、自动化播种育秧盘、运输和插秧机械等。四要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要配备有相对稳定的农技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育秧作业,培育机插壮秧。
4 建造烘干厂,确保及时收获和储藏
2015年秋收,由于持续连阴雨天气,使农田中不少黄熟的水稻难以及时收割,少数籼稻品种脱落严重,还有部分品种由于风雨造成倒伏,稻穗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变质霉烂。连阴雨造成减产减收,着实凉了广大种粮农民的心。但上了烘干设施的大户,收获的稻谷能够及时烘干扬净,不仅不影响收割进度,而且还能够卖出较好的价格。如大户姜斌上了56组烘干设备,自己的0.5万hm2承包田稻谷完全不受天气影响,当别人在为久雨不晴发愁时,他的黄熟的稻谷早已收获烘干销售掉了。云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在秋雨连绵时夜以继日进行稻谷烘干,为成员及时收获提供保障。建议对66.67hm2以上的大户要安排0.33hm2左右的临时用地,让他们上3~5组烘干设备,同时建设临时仓库,用于烘干和临时储藏。
5 建立粮仓,做到择时销售增加种植大户收入
近几年粮食持续丰收,国有企业仓储爆满,国家和社会收储压力加大,难以继续收购。另外,国家经济调整,一些中小型粮食加工销售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大幅度减少收购;粮食经纪人也因为资金不足收购量大幅度减少,形成了粮食滞销的局面。再者,随着规模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来一家一户储粮的做法也没有了,他们自己不储粮而是也在市场上买粮食吃,储粮的任务就交给了社会,增加了粮食购销企业的库容压力。实际上,种植大户种植的都是一季稻,收获和销售时间多集中在10月份,集中销售既占用库容,又增加了收储公司工作压力,同时为一些不法粮贩“克斤扣两”和压级压价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对于规模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大户允许他们建设1 000t临时仓库,推迟3~4个月再销售,这既减轻了库容的压力,又可增加种植大户的经济收入。
6 提供“小额担保”,为种植大户贷款提供信用支持
银监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规模经营者的信用评级工作。对信用评价等级高的规模经营者给予贷款额度、利息等方面的优惠。也可以给予一定的信用贷款额度,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循环使用。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要适应农业生产特点,开展农产品订单融资、农产品质押融资等信贷服务。政府应出资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为规模经营者提供直接贷款或贷款担保服务。规模经营者内部或彼此之间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用合作,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向规模经营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保险金额,加大理赔力度,还可以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服务,让规模经营者有更多的选择,形成竞争格局,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7 建立信息平台,完善对大户的服务体系
尽快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联网的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流转信息网络。各级农业部门要承担起土地流转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责,进一步做好纠纷调处和仲裁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增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牌子,在现有工作人员中调剂解决工作力量,有条件的村也可设立服务站,切实做好对规模种植大户的服务工作。县和乡镇两级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要予以支持。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以委托方式流转的,应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达成流转意向,进行流转时,应签订统一的流转合同,规范文本,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工作中要注重对法律、政策的把握,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8 签订订单,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
要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就要对水稻生产实行通盘考虑,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安庆市而言,一要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要建立13.33万hm2优质籼稻种植基地,6.67万hm2优质粳稻种植基地。二要大力发展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以现有并具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线,有效地整合资源,把产、购、销、加工等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一县一品牌。三是实施优质粮订单工程。大力推行“公司+农户”、“龙头+中介组织+农户”等订单生产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利用订单将生产、销售、加工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二次结算和二次分配等方式让农民获得最大利益。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订单生产积极性和履约率。四是积极搞好流通。要培育种粮大户、粮食行业协会、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粮食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粮食贸易洽谈会,展销会,进一步扩大粮食外调量。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