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2016-06-08余养华
余养华
摘 要:该文简述了梅列区物种资源现状,分析了近年来物种丧失的原因及后果,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系统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物种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系统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46-02
1 梅列区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理位置 梅列区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沙溪河中下游,为闽西北林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o30′~177o47′,北纬26o14′~26o25′,东面最宽31km,南北最长21.2km。梅列区处于三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信息中心,东南、西南均与三元区接壤,东北接沙县,西北与明溪交界。全区土地总面积34 677hm2,森林覆盖率82.96%。
1.2 气候条件 梅列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春季阴雨,夏季闷热,秋季凉爽,冬季阴冷,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温19.5℃,全年无霜期272~328d,平均298d;降霜期在12月至翌年2月,年降雪3~5d;时有冰雹发生,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年平均降水量1 726mm,绝大部分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季少雨,气候干燥。由于全区境内山地较多,具有明显小气候特征,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
2 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2.1 植物物种资源 据初步调查和鉴定,梅列区植物有168科529属945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50属91种;裸子植物7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32科463属833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中山灌草坡等。属于常绿阔叶林区,以莲花顶—莘口为界,分2个小区:(1)东南面为戴云山—鹫峰山槠类小区,典型建群植被为米槠、丝栗栲、南岭栲、柳杉,林木生长良好;(2)西北面为闽西搏平岭山地照叶林常绿小区,主要建群植被以甜槠、苦槠、闽粤栲为占优势树种,指示植物有整片的米槠林和马尾松林。
2.1.1 珍稀植物较多,形成稀有群落 据鉴定,有些树种在特定的环境中已形成了块状的纯林,如:红豆杉林、闽楠林等。分布有国家一、二级珍贵植物共8科1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粗齿桫椤;裸子有福建柏、四川苏铁、香榧等;被子植物有樟树、闽楠、花榈木、红豆树、厚朴、香木莲、榉树等。分布省级保护树种有10种。
2.1.2 树种垂直带谱上分布明显 垂直分布大致可分为5个林带:丘陵、低山人工植被带,海拨600m以下;常绿阔叶林带,海拔6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带,海拨在800~1 200m;针叶林带,海拔在1 000~1 200m;中山灌草坡,海拔在1 200m以上。
2.2 野生动物物种资源 丰富多样的植物物种和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据初步调查,梅列区的野生动物主要是东洋界与古北界的两栖动物。生存着脊椎动物72科116属258种,其中两栖类6科7属21种;爬行类10科30属43种;兽类20科37属53种;鸟类36科39属141种;脊椎动物种数占全省种数的31.8%,同时也生存着鱼类47种,无脊椎动物243种。全区共分布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5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和兽类14种,昆虫类2种,鸟类20种。
3 物种资源丧失的原因及后果
3.1 天然林大量采伐 在近20a的林业生产和经营上,采伐阔叶林,种植杉木和马尾松,使得阔叶林逐步被杉木和马尾松取代,针叶树种比例越来越高。根据1996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区天然阔叶林7 190hm2,到2015年森林资源消长统计天然阔叶林为5 080hm2,平均每年减少105.5hm2,净增率为-1.5%,仅占林分面积25.2%,占全区林业用地的16.9%。在用材林中,针、阔林面积比重分别为74.9%和25.1%,蓄积量比重分别为62.5%和27.5%。随着大面积采伐阔叶林,阔叶林大量减少,人工营造的杉木林不断增加,野生动物的生长环境被破坏,数量变得越来越少。如20世纪60年代斑羚、穿山甲在梅列区范围经常进行活动,现在已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许多益鸟因生存环境改变渐渐变少,昆虫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致使林业、农业的病虫害更加严重。
3.2 资源结构不合理 商品林多,生态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林种结构:商品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84.6%,生态林面积占15.4%。树种结构:用材林中,杉木林占53.8%,马尾松占30.2%,阔叶树占16.0%;龄组结构:中幼林占用材林面积的71.2%,近成熟林的28.8%。
3.3 大量营造人工林,树种结构不合理 多层次、结构复杂的天然林被大量采伐,而又大面积地发展针叶纯林是一种逆行演替。至2015年底,林分中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分别占62.7%和66.0%,人工林面积多于天然林面积。在人工林中,杉木林面积占91.1%,马尾松面积占8.6%,阔叶林面积仅占1.3%。次生林多,原生林少,使森林生态单一,生物基因资源流失,导致物种灭迹或濒临灭绝,而且一个物种的灭绝将使其它10~30个物种受到威胁。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物种的减少,物种的消失不仅是单纯的经济损失,而且是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的损失。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存并沿着良性方向发展,采用以就地保护为主,重点恢复和发展现有的天然阔叶林,以及珍贵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名木古树;同时辅以迁地保护,在人工促进下进行拯救,保存一些有重要价值的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优良的动物和植物基因,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结合在一起。
4.1 建立自然保护系统,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 梅列区依据森林分类体系、林种划分的原则和要求,全面完成了生态公益林规划。全区共规划生态公益林6 412hm2,占林地面积的19.8%,其中:有林地面积6 034hm2,占90.5%;疏林面积19hm2,占0.3%;灌木林地面积314hm2,占4.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6hm2,占4.0%;无林地面积19hm2,占0.3%。现有麒麟山、瑞云山风景林保护小区,孝坑、锣铁顶米储林保护小区,大官坑香框保护小区等4处,共2 566hm2。挂牌保护名木、古树682株。形成的自然保护小区为骨架,以保护名木、古树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
4.2 区划建立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梅列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脆弱程度自然灾害类型、经济状况、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旅游的需要,全区区划为如下5个功能区域:
4.2.1 闽江干流保护治理区 本区域闽江干流两侧有鹰夏铁路、205国道,而且是市政府所在地,涉及3个乡(镇)4个行政村。按法律、法规等要求采取禁伐措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扩大混交林和阔叶林面积,恢复森林植被,净化市区空气,保护、治理生态环境。
4.2.2 生态旅游保护区 本区域由常绿天然阔叶林组成,主要分布在陈大镇大源村瑞云山风景旅游区,金丝湾森林公园以及列东街道麒麟山森林公园,以水源涵养,保护自然景观为主,采取保护森林,开发旅游点,发展旅游事业,壮大第三产业经济。
4.2.3 垂直带谱典型性森林植被保护区 本区域主要分布在位于东南面锣钹顶(海拨1 537m),主要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保护国防公路为主,采取封山育林,人工植树造林等措施,扩大森林覆盖度。
4.2.4 生态脆弱,水土易流失,植被难以恢复预防保护区 本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面最高峰大佑山(海拔1 270m)和东南面第二高峰高岩(海拔1 162m),涉及2个乡(镇)4个行政村、一个国有采育场,而且西北面陈大镇棕南村和陈大采育场大官坑山场同长溪村大佑山山场连成一片,构成一个完整生态体系。木区域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采取封山育林,恢复天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4.2.5 闽江源头一级支流保护区 本区域主要分布于台溪、碧溪、洋溪3条一级支流源头,山高、坡度陡,以增强涵养水源,减少洪灾损失,提高河流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维持水的自然循环。森林植被有天然阔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组成,对涵养水源、防灾减灾、保持水土等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4.3 对于珍贵、濒危植物建立一定面积的良种培育基地 进一步培育南方红豆杉、观光木、花榈木等珍贵用材树种,扩大其数量,加强研究。南方红豆杉不仅是景观树种,而且是良好药用树种,未形成一定规摸,应建立良种壮苗培育基地,大量繁殖。
4.4 掌握基础资料,做好各类基础工作的调查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是一门新学科,是一项新产业,应掌握基础资料,并进一步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周围的变迁、人为活动等对濒危物种造成的影响,以及珍稀濒危物种就地保护的措施与技术,建立各类科技信息网络,各种数据库,掌握最基本资料。
4.5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光靠林业部门是无法达到保护要求的,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做到每个人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同时,对被保护的林木,由政府出资金给予林农适当的补助。全区成立公安、工商、林业联合执法机构,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打击偷挖、盗猎野生动植物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连长诗.三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1999(26):113-115.
[2]黄传忠.福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0(01):35-38.
[3]陈庆铨.尤溪县物种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65-6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