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净山及周边地区大鳞副泥鳅繁殖生物学研究

2016-06-08雷井坤李燕梅王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0期

雷井坤 李燕梅 王慧

摘 要:2015-2016年在梵净山及周边地区随机采集大鳞副泥鳅样本529尾,测量其体长、体重、净体重和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并对体长相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和成熟系数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大鳞副泥鳅繁殖期为4~7月,盛期为5月。个体绝对繁殖力F范围为2 275~34 375粒,平均为13 17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72~2 261粒/cm,平均为728粒/cm;个体相对繁殖力为117~1 474粒,平均为635粒,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07~1 034粒/g,平均为501粒/g。绝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 500~3 200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主要分布于400~1 200粒/cm,而体重相对繁殖力主要集中在200~700粒/g。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成熟系数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40-03

Study on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in Fanjing Mounta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Lei Jingkun et al.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Wildlife Resources in Fanjing Mountain,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oforestry Engineer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554300,China)

Abstract:We have measured several biological indices for 529 samples of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collected random,like the body length,body weight,net body weight and gonad weight ect. We have counted the individual absolute fecundity by mass method,then calculated the body length relative fecundity,body weight relative fecundity and mature coefficient in Fanjing Mounta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population took place from April to July,mainly on May. The individual absolute fecundity was from 2 275 to 34 375 eggs,13 177 eggs on average;the body length spawning of relative fecundity was from 172 to 2 261 eggs per centimeter,728 eggs per centimeter on average;the body weight relative fecundity was from 117 to 1 474 eggs per gram,635 eggs per gram on average;It also indicated us that the absolute fecundity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from 2 500 to 3 200 eggs,as well as the body length relative fecundity was mainly distributed 400 to 1200 per centimeter while the body weight relative fecundity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from 200 to 700 eggs per gram.

Key words:Paramisgurnus dabryanus;Individual absolute fecundity;Body length relative fecundity;Body weight relative fecundity;Mature coefficient

繁殖和发育是鱼类整个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其它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保证种群的生存。繁殖与发育不仅是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基础,而且直接服务于渔业生产实践,对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增殖和保护,以及开展鱼类人工繁殖和养殖都有重要的意义[1-2]。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隶属于鳅科(Cobitidae)花鳅亚科(Cobitinae)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 Sauvage),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福建和台湾均有分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3]。铜仁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渔业资源生物的生长、肥育和繁殖提供了优越的场所,尤其为泥鳅的养殖提供较好的条件。目前关于大鳞副泥鳅的繁殖生物学有部分研究,而有关大鳞副泥鳅繁殖生物学还未见系统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在繁殖季节观察大鳞副泥鳅在自然状态下的繁殖行为,了解大鳞副泥鳅在本地条件下的繁殖力、繁殖行为,为铜仁地区以后养殖大鳞副泥鳅提供基础资料,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殖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填补了大鳞副泥鳅性腺繁殖生物学学研究方面的空白。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由于野生大鳞副泥鳅资源的下降日趋严重,要收集成熟的野生大鳞副泥鳅十分困难,因此,用于此次试验的亲本主要来源于梵净山及周边地区人工驯养大鳞副泥鳅。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梵净山及周边地区大鳞副泥鳅养殖场采集人工养殖的大鳞副泥鳅亲本529尾。

1.2 研究内容 首先对收集样本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鉴定雌雄,然后测量全部个体的全长、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数据。系统解剖全部样本,取出性腺,测量空壳重和性腺重,然后将每尾鱼的性腺分别装入50mL塑料管中,以10%的福尔马林固定备测。取性腺发育到Ⅳ期的雌鱼卵巢各取1~3g计数,计算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取性腺发育到Ⅳ期的雌鱼卵巢固定标本。

1.3 数据分析 肥满度系数(K)用Clark公式计算[4],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按以下公式计算[5-6]:

性成熟系数(GSI)=性腺重/体重×100;

肥满度K=空壳重W0(g)/体长L(cm)×100;

绝对繁殖力F=每g卵巢平均卵粒数/卵巢重(g);

相对繁殖力=绝对繁殖力/空壳重W0(g);

体长相对繁殖力FL=绝对繁殖力F/体长L(cm);

体重相对繁殖力FW=绝对繁殖力F/空壳重W0(g);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雌雄鉴别 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形态具有差异,尤其是处于生殖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雄性性成熟后其头顶部和两侧有许多白色的锥状珠星。雌性个体腹部鼓且圆,生殖孔红肿较雄性个体表现出体型大。

2.2 性比与繁殖高峰期 此次样本采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测定大鳞副泥鳅雌雄比为1∶2,根据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雌、雄鱼的成熟系数(GSI)从3月开始增大,在5月份处于最高值,直到7月仍保持一个较高水平。为此,可以看出,梵净山及周边地区大鳞副泥鳅的繁殖高峰期应在5月,且大鳞副泥鳅为雌雄同步发育。

图1 大鳞副泥鳅性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

2.3 性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 雌鳅的性成熟系数(GSI)至3月开始增大,5月达到最大值,平均为0.09。4~5月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超过了10。而雄鳅的性成熟系数也从3月开始增大,至5月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雌鳅和雄鳅的性腺发育同步,保证了种群的延续。从图1可以看出,无论雄鳅还是雌鳅繁殖季节性成熟系数都只有一个峰值,说明大鳞副泥鳅1a只繁殖一次,其产卵盛期在5月。这时梵净山及周边地区正值雨季气候,水量、水温等都较适合大鳞副泥鳅的繁殖。

2.4 繁殖力与各生物指标的关系 大鳞副泥鳅的绝对繁殖力F范围为2 275~34 375(13 177±185)粒,个体相对繁殖力为117~1 474(635±4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72~2 261(923±69)粒,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07~1 034(501±29)粒。

2.4.1 体长与繁殖力的关系 根据实验雌鳅实测值得出个体体长与繁殖力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鳞副泥鳅的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而绝对繁殖力则在体长为14~16cm最大,为21 727±779粒。

2.4.2 体重与繁殖力的关系 根据实验雌鱼实测值个体重与繁殖力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大鳞副泥鳅的绝对繁殖力随着体重的增大而增大。除10~15g外,相对繁殖力和体重相对繁殖力都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2.4.3 性成熟系数与繁殖力的关系 大鳞副泥鳅的性腺重取决于卵巢的怀卵量与卵的重量,因而性成熟系数与繁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雌鱼实测值得个体性成熟系数与繁殖力的范围为2%~24%,如表3所示。大鳞副泥鳅性腺成熟系数无论与绝对繁殖力F还是相对繁殖力都呈直线增大相关,可以看出个体生殖力随着性成熟系数的增大而提高,既性成熟系数是衡量鱼类个体繁殖力的一个可靠指标。

3 讨论

3.1 个体繁殖力 个体繁殖力是种群繁殖力的重要指标。大鳞副泥鳅个体绝对繁殖力F在2 275~34 375粒,平均13 177粒。个体相对繁殖力在117粒~1 474粒,平均635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172~2 261粒/cm,平均923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107~1 034粒/g,平均501粒/g,可见大鳞副泥鳅的个体繁殖力的波动很大。不同鱼类的繁殖力由遗传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舟山市的大鳞副泥鳅研究表明,体长10~15cm雌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6 352±846粒[7]。本研究表明,铜仁市大鳞副泥鳅绝对繁殖力远大于舟山市大鳞副泥鳅绝对繁殖力,这可能与铜仁市的气候及降雨量等有关,同时也反映铜仁市雨水等气候条件更加适宜大鳞副泥鳅的繁殖发育。

3.2 生物指标与繁殖力的相关性 大鳞副泥鳅个体绝对繁殖力F波动在2 275~34 375粒,平均13 177粒。鱼类的繁殖力通常跟着体长、体重、性成熟系数的增长而增加[8]。研究表明,在12~14cm时,随着体长增加,相对繁殖力404粒和体重相对繁殖力338粒出现下降,且小于10~12cm时的相对繁殖力535粒和体重相对繁殖力444粒;体重也在15~20g时平均相对繁殖力385±167和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319±118都小于10~15g时平均相对繁殖力452±248粒及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388±222粒。这可能是由于大鳞副泥鳅等进食与生活环境做造成的。

综上所述,大鳞副泥鳅性成熟较早、繁殖力较低、繁殖期较长,野生大鳞副泥鳅更是稀少。因此,加强渔业管理措施势在必行,保护鱼类资源,须进行长期的资源监测。

参考文献

[1]余志堂,梁秩桑,易伯鲁.铜鱼和圆口铜鱼的早期发育[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4,8(4):371-388.

[2]殷名称.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J].水产学报,1991,15(4):348-358.

[3]倪勇,朱成德.太湖鱼类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张觉民,何志辉.内陆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80.

[5]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5-132.

[6]薛正楷,何学福.黑尾近红鲌个体繁殖力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1,26(1):90-94.

[7]储张杰.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的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2795-2796.

[8]Ghosh S,Mohanraj G,Asokan P K,et a1.Trophodynamics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Otolithoides biauritus(Cantor)landed by trawlers at Vanakbara,Diu along the west coast ofindia[J].In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2009,56(4):261-26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