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素质教育
2016-06-08聂红珍
聂红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68-01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便产生了对信息甄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伏着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可控制性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限性。要提高学生鉴别各类信息的能力,光靠学校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而学生的内因作用的重点又在于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脑筛选信息,鉴别真伪,评判美丑,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呢?
一、提升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师内功深厚,自我完善,实力强大,责任心强,态度和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瞻远瞩,时事更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也是一样,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若不然,定会被时代的高速列车所抛弃,教学工作必然会脱离社会实际,必然走入歧途。
2、业务有专长,形成特色。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是活灵活现的有思想、有思维的人。所以,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本领上,更体现在学生被唤醒和被鼓励的程度上。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功底厚、对教材烂熟于心,运用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讲解时洒脱自如,效果自然会好。而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边教、边研、边学,努力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否则,要想征服学生,使教学受学生的欢迎,就是一句空话。
3、兼收并蓄,知识面广。赞可夫说的好,大范围“扩充教师的科学知识量,几乎成了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提高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重要条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单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有长流水。
4、研究学生,对症施教。我们接触的是十二三岁的初中生,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不少学生对雷锋不感兴趣,认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己过时了,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不珍惜粮食。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不正确引导,就会影响今后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公民》教学中,我以主题班会、故事会、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设计了国旗含义是什么?国歌词曲作者是谁?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英雄?我国有哪些世界之最等问题,组织课堂爱国知识竞赛;结合纪律,举行了守纪主体班会,让学生讲守纪律小故事。谈守纪体会,结合劳动观念,让学生自制工艺品等,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探究途径是保障
1、解决好“知”“行”问题。知是起点,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是从起点开始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道德观点就越明确、越坚定,并有助于转化为道德行为。“行”是归宿,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光说不做,它重在实际行动。为此德育工作者应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行动中检验其道德水平。
2、抓好道德评价。教学中道德评价多种多样,有表述性评价,命题评价,实践评价,抓好评价就是抓好信息反馈。教师必须紧扣时代、紧扣生活,结合学生现实问题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去探讨,论证理论的正确与否,让学生在论证中改变以往那种“思想政治理论是教条,实际用处没有,与学生关系不大”的想法,使学生在论证中感到思想政治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生动实际的例子予以体现。
3、寻求探索途径的多样化。抓好课堂讨论,是常规教学中特别强调的基本途径。教学采用启发式、开放式、多样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辩积极性,信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判断能力、批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分析推理是方法
1、克服思想政治课空洞无物的弊端。调查发现,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达33%,对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无兴趣、无所谓的达30. 4%,对思想品德课抱重视态度但认为政治课上得不生动的占44. 6%。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没有抓住初中生的特点。青少年好奇好动,喜欢参与、喜欢活动,教师往往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现状来上思想政治课和开展德育活动。而是照本宣科地讲思想政治课,或者是过什么节日就开展什么德育活动,因此学生觉得德育活动老会、枯燥无味。
2、把分析推理放在重中之重。如教学“什么是法律”时,先指导学生从法律的产生、实施手段、适应对象等方而分析其特征,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既括,最后得出“什么是法律”。在教
学中,教师可以从加强理解入手,为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归纳原有知识的经验,把各种经验整理为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并把这种经验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投入教师情感。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情感不仅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谐统一,还要与教材内容的情感和谐统一。因为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对客观事物无所认识,自然也就不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情感总是随着认识而产生的.没有正确认识的情感,只能是情感冲动。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用精辟、深刻的理论去吸引学生,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的叙述融为一体,把教材内容本身所表述的情感体现出来,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