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

2016-06-08洪荣极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呼啦圈兴趣小组生活化

洪荣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39-02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无时不在”,即生活处处蕴含着教育的意义。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数学领域的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体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提倡“教学生活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

人类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从最初的结绳计数开始,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才成为今天的文字和符号学习,从而使数学演变成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让很多人面对数学只能“望洋兴叹”,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索然无趣,学习难度大,失去信心。所以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可以进行这样教学:

调查:参加数学小组和语文小组的情况。

活动:在讲台一侧有一个红色呼拉圈,另一侧有一个蓝色呼拉圈,请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站在红色呼啦圈里,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站在蓝色呼啦圈里。

冲突:既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该怎么站?

生1:站在红色的呼啦圈里。

生2:站在蓝色的呼啦圈里。

生3:不对,他既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应该两个圈都要站。

师:那该怎么站呢?

生4:一只脚站在红色的呼啦圈里,另一只脚站在蓝色的呼啦圈里。

生:哈……

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幅图,把我们刚才活动的结果表示出来呢?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绘图。

学生展示作品并作出说明。

师:你们知道吗?刚才同学们设计的这个图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韦恩在 1881年发明了的——称为韦恩图。

师:现在你们做到了,真了不起!如果你生于他之前,那么,这伟大的发明就要用上你的名字了。

……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数学不但不难,而且很有趣味,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自主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孩子的思维构建要以具体的事物为主。法国学者卢梭甚至认为:“儿童时期是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性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形象记忆,提炼数学,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就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门、窗是怎样开、关的,电风扇是怎样运转的,等等。通过观察身边熟悉、具体的事物,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再把视野拓宽,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最后把知识活化,自行创编平移或旋转。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如教学铺砖问题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当铺砖师傅,先动手摆一摆,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像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不断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提供给学生无限的快乐,而且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可操作性的生活材料等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的感受体验,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和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我在阅读了厦门教育局局长任勇在《开放潮》发表的“数学眼光看生活”系列作品后,深深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活用数学的必要性。身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把书本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上“折扣”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端午节来临之前,许多商家、超市到处发放打折优惠的广告,我发现几家超市卖着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如百佳丽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闽鑫隆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顾客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已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老师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老师作下肯定的答复,这样既使学生无形中加强单位“1”的量的训练,又使学生理解了“折扣”。

在学生理解“折扣”后,出示这样一道题:我校有128名学生,六一儿童节要购买面包,两家面包店作出如下优惠:

师:请你们帮助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家的面包合算?

生1:0.5×10÷(0.5×14)≈71%,约七一折。

128×0.5×71%≈45(元)

生2: 3×0.5÷(4×0.5)=75%,即七五折。

128×0.5×75%=48(元)

最后进行比较决策,得出买向阳坊的面包比较省钱。因为这些习题所讲的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们熟知它们的样子和活动方式,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乐于参与,勇于思考,尽管题目有点难,但学生还是能借助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直观的思维,显然学生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生活化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奠基石。它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享受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无穷乐趣,提高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呼啦圈兴趣小组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彩虹
山的呼啦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系外行星那些事——“呼啦圈”法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