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2016-06-08付勇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成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付勇林

摘 要:生成性教学即“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它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将大力推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96-02

语文课堂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应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中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

一、基于预设的生成

对于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而言,要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预则立,不预则废”。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是顺利落实学习目标的前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怎样生成和生成什么,这个朝向目标的路径是预设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预设就是为了生成。教师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预设时,必须与文本、学生等进行深入缜密的先期对话,几乎所有真正成功的课堂都是预约的精彩。

“约会精彩”,需要教师对教材、学生、文本以及课堂动态具有运筹帷幄的智慧——预设价值需求下的,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生成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预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形式,生成学生乐学爱学的心理氛围;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生成个性化的体验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

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在评价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说:“孙老师的教学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一是孙老师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认真研究、开掘文本的教育教学资源;二是认真研究了学生。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教学的基点,积极引导学生‘发自己所未“发”,而且教前充分估计了学生经过努力可能达及的水准,使教学预设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实效性;三是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凭鱼跃、任鸟飞的广阔空间。”由此看来,基于预设的生成,正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所指,是成功课堂的本真追求。唯有运筹帷幄,才能成竹在胸,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情广场,诗意殿堂。

二、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

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本、超越教师,标新立异甚至反常规地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赤壁之战》时,有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故事有怀疑,整个故事过程有许多的破绽,只要出一个问题,历史就要改写,黄盖有如此把握吗?周瑜会轻易同意?”我及时地利用这一疑点上了一堂好课: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想想,一般会露出哪些破绽?

生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产生怀疑──黄盖是真的投降吗?

生2:曹操看到东南风很急,为什么想不到敌人用火攻呢?

生3:一旦看出黄盖前来投降是假,曹操出兵怎么办?……

师:这些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读书,从文中的语言来看,为什么这些假如结果都没有发生?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集中力量攻破疑点。疑点解决了,整个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学生质疑是多角度的,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他们的问题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正是学生创造性的开始。学生提出问题就是新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集中力量攻破疑点,我们的教学就会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创造精彩。

三、感悟中生成,体验精彩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

一位教师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

这些都是学生在欣赏、感悟之后的感受,再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的、诚恳的、感人的,更是课堂中宝贵的生成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或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要努力去创设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抓住学生感悟形成的生成资源,将语文教学带入一个精彩的过程,使学生在体会文章语言美的同时,更受到明事懂理,感悟人生的效果。

四、争论中生成,引发精彩

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曾记得多年前我在教《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描述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时,有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当时那样做既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内化了文章的思想。语文教学不正需要这样的教学行为吗?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为学生课堂生成制造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生成的课程中自由游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愿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猜你喜欢

生成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