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学习心理积极氛围之地理素材搜集
2016-06-08敬大胜
敬大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41-01
一、提出的背景
在我校的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即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
新课改的精神,重点之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上教与学的弊端,让轻松快乐的氛围笼罩课堂,教师和学生在和谐融洽的状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以前的教育研究过多地关注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并且未充分注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学习本身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学地理需要兴趣,找到学生感趣的素材提高提高地理课堂学习心理是一个重要途径。
二、地理素材搜集的实践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是有些地理章节(如地球地图)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要求非常高,文科生普遍感到非常吃力。二是在后面的人文地理的综合性非常强,要求学生的分析能力很高,随着教学进一步深入,年级逐步升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反而下降,而且感到地理学科学习起来很吃力,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想通过搜集能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习兴趣的素材,构建地理课堂学习心理积极氛围,激发学生有效参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三是通过地理素材搜集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地理素材搜集的目标
地理素材的搜集的目的应该是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是增加学生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不枯燥,使课堂生动有趣,改变过去凭想象画面和地理场景,以及老师一讲到底的语言描述地理要素的现象,因此地理素材搜集应有直观性,最好是图片、视频、PPT等。是构建课堂学习心理积极氛围研究,一是要体现“课堂”这一要素,课堂教学带有任务性,目的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要围绕这一任务
来展开,不能为了搜集地理素材而搜集地理素材,三是地理素材的搜集的重点最好紧紧围绕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章节,重难点来开展,这样搜集的素材利于在教学中用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任务,同时减轻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因而地理素材的搜集也可以集中在地理课件上。
四、地理素材搜集的过程及方法
地理素材收集的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一是有地理图片(含课本插图,以及经典试题图片,自然地理照片,人文地理照片等。二是地理课件:含有大量信息,是课件制作者紧密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主干知识和章节,重难点而设计的,能让复杂难懂的知识让学生较易理解。三是视频:对某一地理知识,现象专项全面深入介绍。四是文字材料,如文字形式出现的故事、俏皮的句子、古诗词、歌曲、歌谣、成语、谜语、谚语等。
地理素材收集的方式。根据地理素材收集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地理图片,课件,视频,文字材料等四种上,再结合教师工作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工作性质特点,我认为主要采用的收集方式有:一是来自网络,网络上的信息多,素材丰富,更新速度快,时代性强,很多材料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实用性强,是我们搜集的重点。二是平时的教学以及
各级教研会和老师间的交流。地理课件主要来自老师平时的交流,在教学中搜集,在教学中修改完善同时经过教学,接受学生课堂的检验的素材,它的针对性更强。三是来自报刊杂志。现代社会报刊杂志资讯发达,信息也比较丰富,是一个地理素材搜集的好来源,但现在已进入电脑时代,因此对材料的保存及整理在后期非常不便,同时,老师时间少,也没有多少精力来处理过多的实物材料。四是发动学生搜集地理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紧紧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搜集,如果学生能把地理材料搜集上来,又能讲清材料蕴含的地理知识原理,基本就已很好的达到了学生对地理课兴趣的提升。
地理素材搜集的方法,案例法:导入设计个案的实践研究。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文献资料法:收集理论资料及理论学习。
五、地理素材搜集实践成效分析
1、课题研究营造了一个令师生基本满意的课堂。
地理素材积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通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形式,加强了课题的实践研究,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课堂的基本途径:从教材人手,改善师生生活;从活动人手,改变师生生活。生活化课堂的:营造,在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师生的课堂生活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书本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周围的世界之间的联系,使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生活,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获得更精彩。
2、营造了一个主动发展教师的课堂。
地理素材搜集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行为,以提高地理课堂学习心理积极氛围为核心而进行的地理素材搜集,应用。必然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角转变,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顾问、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的人才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当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生活被打破,课堂生活的内容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光环。因此,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采取交流式、案例式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论底蕴,能上好课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多见识广泛的地理素材,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上都得到了发展。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积极体验生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