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校园“负翁”消费现象

2016-06-07王春蓉孙健

中国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现象消费大学生

王春蓉+孙健

[摘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当今社会有稳定经济来源,被称为“负翁”一族的流行消费观,贷款买房、买车将80后、90后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体现得纤毫毕露。然而,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也如同潮流般地加入了“负翁”一族的行列,这种过度消费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错误的理财理念和消费价值取向,大学生理财失控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危害,因此,文章旨在科学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负翁”现象持续发生的措施,从而帮助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

[关键词]大学生;“负翁”现象;消费

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在逐渐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直到这种消费主义思潮逐渐蔓延到大学校园,导致大学校园出现“负翁”这样一群特殊的大学生,让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敢小觑。

1校园“负翁”消费现象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

1.1造成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提倡“静以修身,俭以美德”,教化年轻人养成朴素节俭的美好品行,树立远大志向,最终实现自身价值。但是,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许多大学生摒弃传统美德,追求享乐主义、奢侈浪费,超前、超额消费成为他们时尚的标志。作为经济不能独立的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消费受到很大限制,然而,很多大学生为了满足物质享受,将父母寄的生活费全部用来吃喝玩乐、谈恋爱、购买高档奢侈品,导致出现拖欠学费、欠贷不还的诚信危机。

1.2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人,处在思想意识逐步成熟时期的大学生应树立崇高的人生观,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在现实校园里,大学生挥霍无度、纵情享乐的行为随处可见,爱慕虚荣的“负翁”一族追求档次、崇尚名牌、攀比斗富,在短暂的大学四年时光里放弃对学习、理想的追求,一味堕落,最终成为社会无用之才。

1.3促使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

“负翁”一族无限制的物质消费已经完完全全超出了他们的经济可承受范围,于是这些大学生便走上了借钱、贷款超额消费的路,导致他们在满足物欲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如何还钱、还贷的途径,在万般无奈之下,一些大学生不知不觉走上犯罪的道路。

2校园“负翁”消费现象出现的原因

2.1西方消费主义思潮蔓延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变化过程中,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渗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受先进文化影响的,现在已有固定收入的80后、90后年轻人,陷入疯狂的“购物情结”不能自拔,贷款买房、买车的行为将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思想尚未成熟的在校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古代传统文化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已不复存在,甚至满脑子充斥着享乐主义。“负翁”一族通过借钱、贷款的方式“艰辛”地过着小资生活,直到结束大学学习的时候所获得的只有沉沦的品行和荒废的学业。

2.2社会不良风气盛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借鉴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观念,促使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人们守旧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改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忽略,许多大学生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物质资源匮乏的时代所应秉持的品质,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再去坚持这些旧的思想和观念。这样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日常消费行为的偏差以及传统美德的缺失,使得社会形成了一种奢靡享乐、挥霍浪费的不良风气。这种风气也悄然无声走进大学校园,也让经济并不独立的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主义,瓦解了大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3新媒体信息泛滥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普及使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娱乐的同时,也成了商家谋取利益的手段。在校大学生虽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是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占有欲,商家充分利用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借助新媒体鼓出和渲染商品的价值,强化了大学生群体的物质取向,诱惑大学生掏出自己的生活费去不断地购买他们的商品,最后商家源源不断地获得利润,却使得大学生们成为了“负翁”“月光族”,形成了一种病态、畸形的消费行为。

2.4大学生消费心理扭曲

大学生开始离开家庭渴望消费行为的独立,需要在不断地消费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进而形成完善的消费价值观。但是,在具体的消费行为过程中,受到主观价值判断偏差以及客观因素诱导,往往会形成错误扭曲的消费心理:因为盲目跟风而去购买无实用价值商品的从众心理,由于自尊心、虚荣心驱使进行无节制的浪费性消费的攀比心理,以及崇尚时尚、追新求异去购买高档商品和奢侈品的炫耀心理。这些错误的消费心理也促使了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的盛行。

3校园“负翁”消费现象矫治对策建议

3.1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合理消费价值观的教育

什么才是正确、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呢?首先,大学生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制定合适的消费标准,量入为出,遏制由于虚荣心、自尊心驱使的浪费性消费行为;其次,逐步形成成熟的消费心理,远离享乐主义的负面影响,平衡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支出,在满足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上,注重参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判断力,明确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有益的、健康向上的,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有害的、庸俗不雅的。

3.2积极弘扬、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它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在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的今天,勤俭美德更不应该遗失。作为时代继承人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响应党的十八大以勤俭节约为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自觉克服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浪费,并通过多种方式在同辈群体之间积极宣传健康文化,倡导大学生发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3.3引导大学生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

人生需要逐步规划,钱财也需要适当打理。对于初步开始自主消费,缺乏丰富消费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最合适的理财方法就是“开源节流”。每个人应该按照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身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地制订消费计划和投资步骤。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创立一个富有弹性的可消费范围。

3.4树立适度的家庭消费理念

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是从幼年通过效仿家庭成员开始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及消费知识技能修养等,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在家庭的日常消费过程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将朴素节俭的良好品质言传身教给子女,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当子女离开家庭步入大学校园之后,父母应选择合理适当的经济供给方式,并时刻关注钱财走向,避免经济不独立的大学生出现超额、超前消费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培培.解读大学生理财误区——对非主流“负翁”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工会博览,2010(10).

[2]赵海霞,王亚辉.大学校园里的“大负翁”[J].当代青年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现象消费大学生
国内消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
猜谜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