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转基因食品提案遇挫
2016-06-07叶寒
叶寒
即便有美国总统大选的风头压制,加利福尼亚州的《37号提案》还是引来选民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如果该提案在11月6日的公投上通过,那么一切在加州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或“包含转基因成分”等字样,且不得被标示为“天然食品”。
这一问题未被中国媒体注意,更不为普通中国人所知,但却吸引了不少中国生物科技界和科普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相对声势浩大的反转基因宣传,支持转基因的声音微弱到几乎听不见,尤其是越来越多中国公众开始相信“乌有之乡”之类网站声称转基因是美国用来灭绝中国人武器的说法。但反转基因宣传有个无法自圆其说的事实:美国是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它素以重视食品安全著称,从没像欧洲出现过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等食品安全事故,从未对转基因食品有过任何区别性对待的规定。
如果美国加州通过《37号提案》,对支持转基因的人士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坏消息。公投四周前,超过2/3的选民表示会投票支持该提案,但最终结果却令中国生物科技界和科普界的人士长舒一口气,谁都没有想到,很短时间内,公众意见发生戏剧性扭转,提案最终被以53%对47%遭否决,加州的转基因食品仍然无需标注和区别性对待。
急剧变化的民意转变背后,是场昂贵而嘈杂的宣传战。
转基因在美国
从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占可耕种土地面积的比例看,阿根廷以高达74%居世界第一,而美国转基因作物只占可耕种土地的43%,但按播种面积算,美国以6900万公顷高居世界第一,称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并不为过。同时,美国玉米出口只占其产量的14.6%,作为使用油料主要来源的转基因油菜出口比例更低,大豆出口量虽大,但也只占43%(以上均为2011年数据),所以,美国也是世界最大转基因作物消费国。
当然,反转基因人士会强调,转基因食物并未真正端上美国人的餐桌,因为美国人真正的主粮是小麦,小麦并未使用转基因技术;同时,90%的玉米是作为饲料消耗掉的。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首先,玉米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它广泛使用在饮料、奶酪、调味品、糖果、主食以及各种包装食品中,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关于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的电视片中提到,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消耗200磅玉米(它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转基因玉米),至于肉牛、肉鸡则完全是靠玉米饲料喂养的。也就是说,美国人想不吃到转基因食品几乎不可能。
而小麦没有被转基因污染则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因素,美国小麦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是反转基因声音最大的地方,粮商不敢冒失去欧洲、日本市场的风险;二是技术因素,小麦是粮食作物中遗传转化最难的作物,譬如培养杂交小麦的技术难度远高于杂交水稻;同时,对棉花、水稻等作物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小麦却价值低微,目前几乎没有值得推广的小麦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作物在美国播种面积的迅速增加,最大的动力来自农民对转基因作物两大好处的直观认识:环保——减少农药或化肥的使用量;经济——减少劳动强度或利润增加。农民天然是转基因技术的拥护者。
美国社会对转基因“听之任之”的态度,也和主流社会的看法有关,从老布什到奥巴马的历任美国总统都是转基因农业的支持者。不过在美国,抵制今天一切现代科技,拒绝使用电灯电话汽车之类的人尚为数不少,对转基因这种“改变自然”的技术,将信将疑乃至反对的人,也同样占相当比例。对转基因技术最大的抵制来自它不“自然”,这与美国社会—直存在的反全球化、反现代化、反市场化的声音逻辑一致。而近些年兴起的拒绝使用农药、化肥的“有机农业”,则逐渐成为转基因技术的最大反对者。
美国与中国反对转基因的差别之处在于,美国少有人相信吃了转基因会导致不孕不育、得各种奇怪的癌症,更不会有人相信,美国人自己生产消费转基因农产品,是为了消灭本国人口。因为这种声音无法被主流媒体传播。对转基因的态度,在美国更关乎生活态度而非科学问题。
所以,美国的转基因宣传战,焦点不在到底转基因是否有害,而在于是否值得这么做。
4600万美元能做什么?
让20%的选民倒戈的,是公投前反对者阵营为电视广告砸出的4600万美元。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一家就拿出了800多万美元,杜邦也捐了500多万,金主还包括各大食品公司: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雀巢、亨氏、联合利华等等。
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提案支持者筹得的940万美元捐款以及一些过气明星的零星支持显得就有些寒酸。公投失败后,美国消费者联盟只好无奈地指责“反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特殊利益集团”用金钱欺骗了选民、《37号提案》的反对者不希望消费者在转基因食品面前做出知情的选择。”
不过,提案反对者铺天盖地的宣传中,《37号提案》被指为一个“极具欺骗性的、错漏百出的计划”。有趣的是,反对者也将《37号提案》描绘成特殊利益集团的阴谋:该提案允许一些例外,比如果汁、豆奶和带肉的狗粮虽然被要求标记转基因与否,但果酒、牛奶和生肉却不在其监管行列;同样的转基因食物,在超市售出时就要有明确标记,在餐厅售出时却可以不必知会消费者。这个缺乏逻辑一致性的规定,不但被反对者视作是提案起草者为特殊利益团体大开方便之门,它对提案效力的削弱也遭到了包括《时代》杂志在内大量主流媒体的质疑。
此外,包括《洛杉矶时报》在内的媒体都指出,《37号提案》把可能未完全贯彻《37号提案》的农民和商店主置于危险境地,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起诉他们,但却无需证明实际造成的伤害——这当然对律师是好事。因此,反对者不忘在反《37号提案》的网站中指认站在《37号提案》背后影影绰绰的律师们,称《37号提案》为“律师的盛宴”。
当然,这一切可能都不如告诉消费者《37号提案》将花费他们多少钱来得有效。在电视广告中,反对者告诫消费者,《37号提案》如果通过,为了重新包装和重新制作食品,最终会对食品行业造成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而每个普通家庭每年会为此付出400美元的代价。
公投过后,反对阵营的发言人说:“选民了解到的越多,他们就越不喜欢37号提案。”
显然,4600万比940万能让选民了解到的更多。
争端还将持续
转基因之争不是新话题,《37号提案》不是争端的开始,当然更不是结束。
全世界已有61个国家有类似《37号提案》的规定,要求转基因食品应在外包装上被标示出来。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州对转基因食品有类似规定,因而《37号提案》格外受到支持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士的关注。
在这场宣传战中,双方都有显得气急败坏之处。提案反对者曾在电视广告中插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镜头,暗示斯坦福大学和自己立场一致。斯坦福大学随后发表声明称,不在政治争端中表明立场。而提案支持者也在投票前夕放出烟雾弹,称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反对阵营,结果FBI赶紧澄清此事子虚乌有。双方均指责对方是特殊利益集团的走狗,自己才代表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37号提案》的失败当然不会让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偃旗息鼓。推动《37号提案》的背后力量——包括有机食品制造商、销售商,已经在为明年在华盛顿特区提出一个相似的提案征集签名。此外,2014年在俄勒冈州推动相关立法的计划也被推上日程。“我们要让我们的运动进入下一个阶段,”有机食品消费者联盟主席罗尼·康明斯表示,“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对民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