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学”课堂:“友善用脑”的校本建构

2016-06-07蔡小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互学用脑预学

8年前,我校和不少学校一样,课程改革进入了瓶颈期,突出表现为教师“教”得固执,学生“学”得盲目,家长“管”得疲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效果差强人意。

症结究竟在哪儿?在苦苦的思索与追寻中,我们决定从问题出发,着力研究儿童的学习现状。调研中我们发现儿童学习时“脑疲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诸多不良的用脑习惯,如用脑方式不当、不注重脑的养护等等。我们认识到:只有研究并遵循大脑学习的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自2008年开始,我校把脑科学原理与校本“友善”文化结合起来,提出了“让教育更科学、更道德,让儿童发展更健康、更和谐”的办学理念。8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践行着“友善用脑”教育,探索出一套具有“友善用脑”特质的课堂模式——“友学”课堂。

“友学”课堂以“学会学习”为核心,以建“工具箱”、搭“脚手架”、创“优环境”为支撑,引领师生重视健康养脑,学会合理用脑,能够快乐动脑,轻松而高效地进行教与学。

一、 “友学”课堂的结构

“友学”课堂的建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点,主要有四个环节:预学—互学—展学—延学。学生随着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不断求索新知,亲近学习的本质,从而进一步学会学习。

1.预学

“预学”重自主。“预学”的发生,一般都在“旧知”跨入“新知”的阶段,即“温故而知新”的交汇处。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同化和顺应中重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预学”对于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顺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客体上看,知识本身就是环环入扣的链条,后环扣着前环;从主体上看,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也随之步步递进。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越俎代庖,用自己的话语霸权取代学生的自主建构,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蜻蜓点水,碎片的知识难以结构化。因此,我们把学生自主的作用放在“预学”的关键处,以提升“多学少教”“会学不教”“以学定学”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效果。

2.互学

大脑是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发展成熟的,互动本身就是大脑的基本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把学生之间的“互学”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自主学习必然会导致“学效”差异的出现,使得课堂上的“互学”有了更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面对核心问题,学生首先要与教材或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在随之展开的“互学”中,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交流,努力变他知为我知,变我知为他知,变半知为全知,变浅知为深知,让个体的学习经验在群体共享中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

3.展学

“展学”以“互学”为基础,在缩小或扫除了认知和情感发展盲区前提下的“展学”,是全班范围内的对话交流的一种形式。有效的“展学”一般以学习团队为单位进行展示,本团队和其他团队都能进行适当的补充,也可以提出意见相左的观点进行辩论。

然而,如果“学”只停留在这一阶段或这一过程,“学效”往往只能是零散的碎片化经验。“展学”的课堂价值在于促进,所谓“画龙”需“点睛”,“点睛”则神出,神出则为进。要抓住学习的主线,把握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友学”课堂的核心所在。教师要在“展学”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脉络,彰显教师“导”的价值。

4.延学

“延学”是在学生学习基础上的拓展,指向深刻性与广阔性两个维度。在学习的深刻性上,教师要通过对学生适切的引导,把课堂引向纵深处,让思维迸发出火花。在学习的广阔性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开阔学科视野,激发探究兴趣。“延学”着眼于拓展,即把学生单一的思维转化为多维思维,让学习经验由零散走向系统、知识结构由扁平走向立体。

“友学”课堂的模式建构立足于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最终指向的也是学生的“学”。从整体上看,“预学”“互学”“展学”“延学”四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是以“学”为主线的螺旋式上升。

二、“友学”课堂的技术支撑

“友学”课堂除了整体框架的建构外,还强调有力的策略支撑。

1.建“工具箱”

“友学”课堂提供了一个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用脑的“工具箱”。借助“工具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不同风格与情味的音乐、思维导图、健脑操、冥想等“友善用脑”策略,以帮助学生科学地学习。

在音乐中冥想。与心跳节奏相当的轻音乐,会增加大脑α波的比例,帮助大脑调整到最佳状态,冥想则是内化与建构学习成果的过程。我校把上课铃声改编成轻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冥想。语文特色校本课程则通过音乐的介入,用古诗吟唱的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冥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主学习学会了什么,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自学的收获,带着问题,带着目标走进课堂,学习便更有方向、更有效率。

做健脑操。健脑操能够协调左右脑的平衡,促进全脑学习。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持续集中注意的时间为15—20分钟,因此,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疲倦,或过分活跃吵闹时,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做“健脑操”,有助于协调身心,使身体和大脑达到平衡状态,促进左右脑的沟通。好的健脑操,与学习内容、教学设计巧妙相融,教师可以依据健脑操的开发原理,对健脑操进行适当改编,与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在平衡左右脑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学习者建构新知的有力工具,画思维导图,是学生个性化全脑表达新知的一种方法。单用文字做笔记,主要是左脑功能的发挥,而思维导图不仅通过文字、线条表达线性逻辑关系,也使用形状、颜色、图形等,把左右脑联系起来,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课前,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自学收获;课堂上,学生适时地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补充;课后可以作进一步的完善。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倡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一图三画”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友善用脑的教学策略改变了课堂教学,也改变着我校课程的实施进程。在“图说术理”“图说汉字”“悦读乐画”等十多门校本课程中,都蕴含着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高效的全脑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2.搭“脚手架”

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已知”中走来,再向“未知”进发,当“未知”成为新的“已知”,再向新的“未知”进发的不断攀登与穿越的过程。“友学”课堂搭建了一个能够引导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攀登和穿越“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包含目标呈现、自学导航、活动规则、评价机制等多项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借助这些“脚手架”能够逐步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表达、迁移运用。

呈现学习目标是“脚手架”的重要部分。认知科学家们通过课堂监控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学习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会影响学生达到目标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知晓学习目标,有助于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并逐步学会控制自我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回顾,在潜意识中也是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实施监控与反思,随之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将更具意义。

自学导航是我们为学生搭建的重要“脚手架”。学生构建知识的基本方式是顺应和同化,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便被同化、吸收并储存起来,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大脑适应的过程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我校设计了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自主预学,预学的过程就是丰富学生“原有经验”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大脑对新知的“适应”过程,提高了学生构建新知的效率。

“活动规则”也是我们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良好的活动规则,会让学习变得简单而快乐。低年级的小朋友如何学会自主?通过图示法给他们一个规则,形象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对如何自学一目了然。在我校,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许多学习活动的规则正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团队有序高效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已经成为常态。

3.创“优环境”

“友学课堂”重视创设优质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室的物理环境是绿色的,用花草生物点缀教室,保持空气新鲜,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大脑保持着健康状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教师尊重、赏识学生,力求在每个教学细节处都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师爱与关怀,让学生在生生友善、师生友善的和谐氛围中快乐成长。

学会学习是提升学习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基于友善用脑的课堂教学研究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让学生在科学高效的活动中感受智慧的成长,在师生友善的对话中享受学习的欢愉,课堂最终走向人人会学、人人爱学的理想境界,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211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互学用脑预学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近视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什么是用脑过度
幽默与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