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管理中学会管理

2016-06-07屠桂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灭火器师生专业

真正的管理行家很少是管理专业学出来的,更多是在工作实践中摔打磨练出来的。在省市级校长培训中,不论是“上岗班”还是“提高班”,往往都是在职校级干部参加学习的事实表明,不是因为学了“教育管理”专业才当校长,而是当了校长之后才学“教育管理”专业。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管理是“实践的艺术”,“在管理中学会管理”是管理者的不二选择。管理是实践的艺术,不完全是科学的知识。万事万物都有其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管理也不例外。

一、在管理中学会选择

我们知道,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对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读书、培训、实践、研究、反思等多种路径,其中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通过广博的阅读获得的,阅读经典并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可以给教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并形成饱有学识的智者气质。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读书面临“读什么、怎么读、何时读”三大核心问题。

教师们说:“校长,图书馆里可读的书太少了,应该给我们多买一些……”学生们说:“哪些是我们该读的书啊?”言下之意学校购置的、装备中心配发的、集中或零星购买的图书阅览室的书籍与报刊杂志是我想读的书吗?是我真正需求的吗?

师生们的建议与询问,道出了“我需要什么书、谁来买书、买多少书”的真问题。我们的决策是一方面征求师生集中购书意向,另一方面放权给师生自己购书,费用由学校报销,所有权归学校,阅读之后附上简短的推荐理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需要多少就买多少!”满足的不仅仅是师生读什么书的需求,而是师生自主选择的愿望。于是“一本书的旅行”“这本书值得一读”“读书成为一种交往方式”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继而“凝聚人气的十项阅读活动”:“读书班会——书香馥郁;挑战阅读——开卷有益;专题辩论——百花争艳;每日书香——细雨润物;图书换阅——好书共享;流动阅读——奇文共赏;拾缀精华——秋收冬藏;读书征文——硕果累累;美文演读——精彩回放;争先达标——完善自我”相继开展,“在大树下读书”成为南京市读书标杆性活动。

法约尔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德鲁克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管理中必须学会选择与决策,学会不断改进工作,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在管理中学会尊重

叶澜说:“深化课程改革,要回到对基本问题的重新认识上,反思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关系,教学要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随堂听课”或“推门听课”的管理机制,时时遭遇教师“不好意思啊,这节课我安排了练习”“下次再来好吗”等行为婉拒。因为“随堂听课”或“推门听课”让教师觉得或多或少地被人干涉了自己的课堂,降低了自身的职业幸福感。至于无计划、无目的听课,评课随意、评点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更让教师无所适从。

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怎么听——从“随堂听课”到“三课递进”。采用相互听课、预约听课、指导听课等“三课递进”的制度,并考虑教师的工作年限、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实施“因人而异”策略,把“随堂听课”与人文管理、专业递进结合起来,整改低效流程,发现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听什么——洞察师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全面观察师生的课堂表现、观察课堂教学流程与组织架构,课堂是否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课程”三个课堂要素,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与流程,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如建构情境、问题辨析、促发思维挑战和变化等,即课堂是否真正让学生的学习在动力值、方法值、数量值、意义值上实现增值。

三是议什么——探讨更多的教学可能。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注重自主探究式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形态,变预设与执行为预设与生成。议课就是对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发挥教学想象力,探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与课堂文化更多的教学可能,从而实现教学指导的“精微化”“精准化”。

顾泠沅说过:“名师的产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尊重教师的课堂,重视教师职业心态的调适,对一位教师能否获得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至关重要,对通过教学反思审视、分析、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必不可少,对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有力的促进。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师生的精神活动。在管理中必须学会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的专业劳动,尊重教师在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同时也尊重对教学活动主体、价值取向、评价标准等本质的探索。

三、在管理中氤氲文化

在一间专用教室里,一个灭火器被打开了,白色干粉喷了一地,溅落到周围的墙上。“谁干的?要查出来!”“查!怎么查?”“绝不能查!”短短的几分钟内,几种倾向性的观点在校务会上随之出现。

回到事件的源头,学生为什么要打开灭火器?以“破坏性行为”的标签来界定恐有失公允。说不定,只是一时好奇,只是随手一拉,只是一念之为,只是……随后校务会决定先清查一下校内所有的灭火器,把接近失效期的灭火器集中起来,之后做一次灭火器实地演示操作,结果让全体学生掌握了灭火器的操作要领。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对学生有过这样的的解释:凡求学的人都可称之为学生。顾名思义,学生就是学“生”,第一阶段学习生活的常识,第二阶段学习生存的技能,第三阶段学习生命的意义。回想区区几十元的“灭火器”故事,考量着我们的教育行为及其背后支撑的理念。我们没有把教师变成“警察”,基于的正是教育的终极关怀: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不是制约,而是引领、启迪、促进。我们不追究事件,认准的是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当众演示灭火器的操作,让学生都“过了一把瘾”,满足的是全体学生的“问题解决、想象力”。广而泛之,是让学生提升生存的能力,享受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教育情境使我们“喜出望外”,庆幸“把握了一次极好的教育机会”,感受到了“成长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希望、偏好、选择和奔向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境界似乎有了明显的升华。

学校的优劣不是物质空间的差异,而是价值空间的差异,价值空间越大,就越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学校管理,本质上就是拓展学校的价值空间,并让这些空间真正成为学生的发展机会。

为了教育而管理,追求的是“管理的教育之道”,只有当“教育的魂”充盈其中,才会诞生实质意义上的“教育管理”。为此,教育者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善于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不断地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要做发现者、引导者、点拨者和服务者,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激励,让自己的“言说与行为”更有意味与感染力;要有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高度和管理思想,关键在于用典型的力量引导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用先进的力量带动人。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综合艺术,因此就有了“管理就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效益”,“没有管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为此创建学校管理文化,就是要建立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组织文化;掏出心来、相互尊重的行为文化;权责平等、民主公正的制度文化;追求诚朴、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行胜于言、锐意实验的教育文化,批判与建设、解构与建构的思维文化。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不知道的距离,而是“知道”却没有“做到”的距离。“知道”只是经历了思维过程,只是假如,可以有许多的细节被忽视;而“做到”却要面对一个实际的工作过程,胆识、技能、经验、性格、潜力等都要调动起来并发挥作用,不能有一个环节等待、懒惰或放弃,要的是全力、全员、全程去争取。

管理是“实践的艺术”,体悟“在管理中学会管理”,不必打坐静思,需要的是教育之魂、实践之行、感悟之心。把“知道”变成“相信”,甚至变成“信仰”,最终实现“做到”,并越做越好,这才是教育管理所追求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育人之道,做人之道。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并正确地做事。

(屠桂芳,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灭火器师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专业修脚店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麻辣师生
小小消防员第三集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