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气压治疗仪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2016-06-07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西安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西安 710004)
刘雄涛 赵丽燕 钞海莲 孙小菊 程晓红 张 慧 李 娜 王娟平 李 娅 白莉平△
△ 通讯作者
下肢气压治疗仪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西安 710004)
刘雄涛赵丽燕钞海莲 孙小菊程晓红 张慧李娜王娟平李娅白莉平△
摘要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全麻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33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术中使用气压治疗仪组(试验组,n=116)和不使用气压治疗仪组(对照组,n=117)。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回访统计两组患者下肢麻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例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3.4%,低于对照组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率(13.7%和8.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使用气压治疗仪不影响全麻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
主题词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检查气压治疗静脉血栓形成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干扰少、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1]。正确的手术体位与手术野的显露、手术时间、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2]。合适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即头低臀高位,床头向下倾斜20度,截石位(特伦德伦伯格氏初期卧位),既要满足术者手术操作的要求,又要保证患者舒适和安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术后发生腰疼、下肢麻木、肩疼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发症。研究显示,妇科腔镜术后DVT的发生近些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如不及时治疗,60%~70%的患者会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猝死[3]。本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使用下肢气压治疗仪,不仅不影响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又可以降低术后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麻醉手术室实施手术患者233例。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入选标准:①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②麻醉评分(ASA评分)为I级或Ⅱ级患者;③术前超声诊断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④术前下肢无麻木感。排除标准:①麻醉方式不是全身麻醉,手术方式不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②术前有下肢静脉血栓史;③术前下肢有麻木史;④因术前诊断和术中治疗不一致临时改变手术方式的病例。按照数字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使用下肢气压治疗仪组(试验组)116例和未使用气压治疗仪组(对照组)117例,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和严重精神、神经疾病等。
2麻醉及试验方法
2.1麻醉方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在病房常规术前给予针阿托品 0.5 mg、 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建立静脉通道及面罩吸氧,开始麻醉诱导后两组均依次静脉给入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 mg/kg,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并机械通气,采用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设定为10~12次/min,术中持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6~10μg/(kg·h)、丙泊酚4~8mg/(kg·h)维持麻醉。
2.2试验方法:试验组术前安置体位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把气压治疗仪(美国ArjoHuntleigh公司)安置于患者双下肢,松紧适中,压力设置为40mmHg;对照组患者下肢不安置气压治疗仪。两组患者体位均为头低脚高截石位。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心电监护仪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的MAP和HR。术后5d内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麻木感,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是否有静脉血栓发生[4]。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即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min(T2)、60min (T3)、90min(T4)、拔管时(T5)的MAP和HR;统计术后5d内两组下肢麻木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例数。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试验组116例,年龄35~65岁,平均48.3±5.7岁;对照组117例,年龄35~65岁,平均50.1±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拔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min)
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和HR情况通过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min(T2)、60min (T3)、90min(T4)、拔管时(T5)五个时间点的MAP和HR的测量可知,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3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麻木和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回访可知,试验组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3.4%,对照组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3.7%和8.6%,试验组两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下肢麻木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讨论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妇科腔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妇科腔镜手术采取的是头低脚高截石位,术后回访发现下肢麻木和DVT时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形成血栓的三大因素。目前关于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说法不一,但多发于下肢。正常下肢静脉压为2~5mmHg,而当行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压达12~15mmHg,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了DVT的发生率。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压增大,CO2吸收,患者下肢静脉内压增高,血管内皮发生微撕裂,易在注气过程中造成酸中毒,而本身组织细胞破坏后会产生凝血活酶,加之麻醉药物的刺激,均成为血管内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在行腹腔镜手术时预防DVT的形成尤为重要。在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预防DVT发生,如低分子肝素。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气压治疗仪和压力绷带等,不仅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还可以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5]。其中,气压治疗仪是利用体外循环辅助系统对肢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的加压、按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肢体末梢神经和组织供血、供氧,加强了末梢组织有氧代谢,对预防和治疗由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的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6]。双下肢使用静脉治疗仪能促进静脉回流,提高静脉回流速度,可能是术后DVT发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显示气压治疗仪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DVT的形成,还可以显著提高下肢血流速度,降低栓塞发生[5-6]。本研究显示,使用气压治疗仪后患者下肢麻木和DVT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与之前研究相符,可能原因是由于气压治疗仪不间断按摩患者双下肢,而且可以对下肢深部静脉产生按摩作用,有效地改善了下肢末梢神经和组织供血,降低了腹腔镜术后患者DVT发生率。
另外,通过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五个不同时间点MAP和HR的测量可知,术中使用气压治疗仪并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同时气压治疗仪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且省时省力,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孟元光. 腹腔镜在妇科领域的应用[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5): 395-397.
[2]毕迎月.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的常见并发症及干预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610-611.
[3]尤俊岭. 妇科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3 (19) :3128-3129.
[4]马娜, 郭发金, 王怀斌. 超声对外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评价[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6): 536-538.
[5] 王呼萍, 李瑾荣. 气压泵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中旬版, 2014, 28(7): 2516-2518.
[6]李春荣,林少虹,杨玉群,等. 空气压力循环疗法预防骨伤病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A):58-59.
(收稿:2015-05-28)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