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监测在42例植物人促醒中临床应用价值
2016-06-07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71003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710032)
张小红 党红絮 李 辉 贾 进
电生理监测在42例植物人促醒中临床应用价值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710032)
张小红党红絮李辉贾进
摘要目的:观察植物人治疗中用电生理监测动态的意识变化。方法:采用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干诱发电位,定期进行监测。结果:通过体感正中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监测,直接反应植物人的醒觉变化,预示病人的苏醒。结论:电生理波形变化是观察植物人苏醒的手段之一,为苏醒提供科学依据。
主题词持续植物人状态电生理学现象促醒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持续植物状态(PVS)常因误诊导致严重的后果而终止患者的生命,因此积极寻找客观的检查方法和指标指导PVS的诊治意义重大。而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是目前发现的能够直接客观显示脑功能变化的唯一工具[1]。我院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42例行BAEP、SEP联合监测并行预后评估,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从2009年元月至2013年6月PVS的住院病人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0~65岁,持续植物状态时间93d至37月。颅脑外伤21例,脑炎后遗症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脑出血后遗症植物状态10例。根据2002年4月南京会议制定的“持续植物状态”诊断标准[2]。①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②保持自主呼吸及血压;③有睡眠觉醒周期;④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⑤能自动睁眼与闭眼;⑥无目的眼球追踪;⑦脑干及皮层功能保存。以上条件持续1个月以上为PVS。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1999年南京会议制定的持续植物状态“评分量表”项目,包括指令、语言、肢体活动、眼球运动、吞咽、情感反应等六个方面,分为4个等级:满分为18分,依照该标准,对PVS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进行评分,≥12分为意识恢复,10~11分为脱离植物状态,8~9分为过渡植物状态,4~7分为不完全植物状态,≤3分为完全性植物状态;按急救医学会制定的PVS疗效评分标准:基本痊愈(意识恢复),PVS≥12分;显效:PVS评分提高4~6分,由完全植物状态转为不完全植物状态或由不完全植物状态转为过渡性植物状态;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2基础治疗
2.1药物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0mg+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75+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纳洛酮注射液0.8mg,静脉注射;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mg+葡萄糖注射液100ml,2次/d。以上药物交替使用4月。
2.2康复运动促醒:运动促醒、针刺促醒。
2.3五感促醒:视觉刺激(强光照射)、听觉刺激(亲情呼唤、歌曲)、味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
3结果采用南京评分量表进行评分,体感正中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电生理监测,对每一位入院病人,进行筛选,量表评分,电生理监测,每月进行1次,持续4个月,评价疗效,观察电生理变化,结果见表1~3。
表1 42例植物状态南京量表评分结果
表2 42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结果
表3 4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42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进行综合治疗4个月后,体感诱发电位中P/N13、N20-P25、VEP人数均有上升趋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控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讨论
持续植物状态的促醒是难度大,中枢神经的再生和修复,虽然存在着很大困难,但在某种程度上脑功能的恢复并不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研究,可以从客观方面反应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对了解植物状态的醒觉与预后有重要作用。
本文电生理监测主要采用诱发电位的方法。诱发电位是神经系统在感受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时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当给予患者不同类型及强度的刺激时,诱发电位的波形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其中BAEP、SEP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3]。
SEP脑损伤机制认为:P/N13、SEP、N20及P25正常预示良好,缺失预示不良,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昏迷病人早期的预后判断均有指导意义。BAEP是基于用不同声音强度刺激听觉感受器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可从头皮上记录到七个连续正波,其中级别越高,预后越差[3]。姜磊和邵华等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BAEP、SEP进行手术进程跟踪,能较好的控制听力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治疗效果,降低手术过程中神经损伤的发生,提高治愈率[4]。
综上所述,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一般凭医务人员自身的经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但因其本身的局限性,脑功能的变化尚不能客观的反应。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其中的空缺。汪叶松[5]研究表明,电生理监测对植物状态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文通过应用BAEP、SEP在植物人促醒状态的观察,效果显著,说明电生理监测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6]。
植物人的促醒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以提高促醒率。我们在植物状态的促醒中采用电生理追踪监测,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应用南京量表评分判定促醒率,充分的说明电生理追踪监测对了解大脑功能的恢复状态、醒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病情判断、预后和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持续植物状态的促醒,应早期积极实施综合监测、治疗、护理措施方能收到满意疗效[7]。
参考文献
[1]孙鲁炎,孙延伟.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神经电生理评估[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31(3):227.
[2]马岳峰.《关于修订我国持续植物状态(pvs)诊断标准》专家会议纪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5-27.
[3]李文娟,藤军放.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神经重症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41-42.
[4]姜磊,邵华.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78-1081.
[5]汪叶松. 昏迷患者连续脑电监测预后评估及 α 节律声光促醒治疗的临床观察[M].第四军医大学学术论文集,2012:48.
[6]刘勇,张俊义.脑电监测在急性脑出血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文献综述,2014,12(26):84.
[7]刘英,孙云.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52例的促醒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511.
(收稿:2015-06-03)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