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一错再错
2016-06-07方琴芳
方琴芳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往往以感觉代替分析,把部分看成整体,将现象误作本质,导致他们的思维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错题。虽然很多数学教师认真探讨、努力改进,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如何有效破解错题再错这一难点呢?在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后,进行了个性化处理,悟出“五招”破解之术,让学生告别一错再错。
关键词:错题再错;有效策略;分析错例;错题出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教育均等观为基础,赋予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与发展权利。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都享受到平等地参与各种活动、共享教育资源的权利。因此,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每一个学生有了更充分发展的可能性。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还是常常会以感觉代替分析,把部分看成整体,将现象误作本质,导致他们的思维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错题。很多错题老师们已经讲解了一遍,学生也认真订正了一次,似乎过关了,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总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照样“旧病复发”。即使是同一知识,同班同学不同的错误,上届学生的错误下一届学生依然会再现。
那么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如何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效破解错题再错这一难点呢?在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后,我进行了个性化处理,悟出“五招”破解之术,并付诸了实践,收效不错。
一、启用错题漂流本,会心交流互帮互学
一本好的错题本如同一个探雷器,便于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学习中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收集记载的错例,但学生对错例的收集和整理能力是有明显差异的。教师这就可以要求低年级学生能口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中年级学生能主动记录错例,并学会议错、辩错、改错;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找错、记错、议错、辩错和改错。我们尝试从三年级开始,让学生记载自己的错例,从五年级开始学着分析错例产生的原因,在各年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记载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有目的地记载。
通过归类分析学生检查出自己在知识中存在的漏洞,分析出自己学习中的盲点,用最短的有限时间去扫清问题。在班中我们还进行错题本漂流活动,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错误小档案”后,除了自己复习所用,还在小组中互相漂流,活动中,大家不仅学习了别人的错题分析,吸引别人教训外,还增加了建立错题本的兴趣,各显神通的记录,会心的交流无疑促进了孩子们记录,会心的交流无疑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
建立错题本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训练严谨思维的助推器、养成规范解题的演练场。
二、利用心情贴吧,科学对比理解辨析
错误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变“错误”为宝,把它们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可以尝试建立一个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典型错误”资源库——“心情贴吧”,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错误贴在上面,并贴上表情贴纸,当然还需要订正的正确答案和老师的评语,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错误的原因,加深认识,并给其他同学以警示作用。虽然 “贴吧”是让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在网络中才有的东西,但在数学学习中它就像一位小老师,每天都能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每一个典型的错题,贴吧中的每一个字,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的窗户。
“心情贴吧”不受场地的限制,课余时间学生可以经常聚在贴吧前,认真讨论分析。它就像一片金色的沙滩,那每一张贴在上面的小纸条就如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贝壳,引领学生迎着太阳在沙滩上拾着美丽的贝壳,快乐回家。它不仅使学生在对比中巧妙分析理解了错误的原因,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归类分析错例,全身走出错误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错题可谓是五花八门。这就需要对各类型的错题进行归类,并从根本上寻找错例产生的缘由,教师从中改进教学策略,以减少学生错例的发生概率。
1.方法性错误,帮助学生重点矫正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移》内容的基本练习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分别画出将向右平移8格,向上平移3格后得到的图形,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大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分别”一词。认为题目的要求就是“画出将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我认为:学生一方面是混淆了“先A再B”与“分别A,B”两种题型,另一方面认为产生混淆的原因是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发展不完善引起。这种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两种题型的对比,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并让学生理解“分别”“各”等字词。根据改进策略,新课后再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
2.知识性错误,引导学生对照矫正
在六年级下册学习完“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学生对于正反比例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题目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则更难以区分。
通过学生错例分析,发现学生存在此类知识性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初涉正反比例,对于抽象的无数据支撑的图形类判断缺乏有效的解答策略。这就需要增加一课时专项训练、对照矫正让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熟练掌握解题策略。
3.习惯性错误,培养学生自我矫正
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中,虽然学生已经学过整数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但还是会经常出现商中的小数点乱写,被除数的小数点不按照除数小数点移动相同的位数,商的位置随意写等情况,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经常发生,教师要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提高有意注意的时效,并教给学生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四查,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在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借用错题出题,对症下药实现跨越
错误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通过错题出题,充分利用这一种“美丽的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一无穷的“财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成就知识从表象到内化的跨越。
所谓“错题出题”,是针对在教学的课堂提问、巩固练习、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环节中学生易错、做错的题目,选择难度适中,具有灵活性、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错题,进行详细分析、归纳整理,重新变式出题形成“错题卷”。“错题卷”的出炉过程:在出题前先进行错题分析,出题时做好错题变式,通过错题分析明确学生的错题集中点及其错误原因,选择这些“新鲜的”错题来进行变式,变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数字变式(只需改动其中的一两个数字即可达到变式);符号变式(改动题中的一些数学符号);姊妹变式(这类变式要求较高,通过同一形式的个别姊妹量的变化使得整题的解决思路发生了变化);换位变式(这种变式也是数学习题中很容易的一种变式,通常是把可以条件与结论换位;题干与选项换位等);题型变式(选择与填空题的互换变式)。出题后做好学生检测,对变式后的错题重新编排,这样针对性较强,题序按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组题成卷,学生检测后及时批阅,教师情况分析。
“错题出题”还可以在课前和课中进行。课前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预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打造错误,以“错误”为起点,挖掘知识内涵,既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信息。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的错误,珍惜这些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捕捉生成错误,以“错误”为契机,拓展知识容量。
可以说,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因此,我们要重视错误,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从中找到学生出错的根源,并在思维的障碍处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避免更多的错误产生。
五、再用错题练习,温故知新完善思维
错题就像放在太阳光下的多棱镜,它折射出学生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错题再做”它不但是错题的有效重复,也是我们教师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更是学生学会学习和磨炼意志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加才干、增长智慧,不断提高自主纠错能力,从而成就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成的转变。
为了改变学生错题再错的现象,学校可以每月按时进行一次全校性的错题集中练习,检查学生对错题有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督促学生积极去思考,排除所有的难点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若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学生改变错题再错的现象,对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数学素养大有裨益,同时又实现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国平.错例分析:研究学生的起点[J].人民教育,2012.
[2]郭德书,于元元.让错误邂逅美丽[J].小学数学教育,2013.
[3]瞿小炜.巧用错误资源,摘取成功果子[J].小学教学参考,201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