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6-06-07马双燕
马双燕
摘 要: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使数学回归生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合作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教学
在落实新课改全面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新时期下教学目标的更新,需要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努力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给学生科学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生活中的再认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让数学回归生活,就是打破数学与生活毫不相干的数学方式,提倡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所以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建立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氛围。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定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周边环境入手,让学生想办法量量教室的黑板长度,课桌的长和宽,甚至让学生在课下尝试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让学生思考,如果跑一圈,大概是多少米?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平日里学习生活可以接触到的,一下子就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对着课桌椅用手张开一柞一柞地量;有的学生用手臂一摆一摆地量着黑板;有的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尺子、三角板量学习用品;有的学生跑出教室或用脚步或用绳子量着操场。这样,学生得出的数字都不一样,可学生都据理力争,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引起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教师要想引导得出相同的数字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自然地推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三、让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走进课堂
自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作用,为培养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保障。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能力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实现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实际运用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并以提出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探讨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便初步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问题提纲。比如,以“分数除以整数”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将简单的定义等理论知识列为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加深,引入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其在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点,并能够结合所遇到的问题来督促自身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心理学有这样一句话:“进取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各种困难,突破了各道难关,获取了某种知识,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愉悦的心理体验对学生兴趣的产生最具影响,进而促使其更加努力学习。而事实上,不少班级通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学生上课时是“糊涂虫”,提问时是“摇头虫”,作业多是零,学习完全是在失败中度过的。教师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横眉冷对,这些学生几乎从来就没有尝到过成功的滋味,结果破罐子破摔。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较强的信心。为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回答,有的却不能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得好,有的却回答得不尽如人意。倘若不分类提问,大搞“一刀切”,“打哑枪”的学生不为鲜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部分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自卑心、自尊心受挫而掉队,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后进生。对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回答参与应做出中肯的评价,多做肯定,少做批评,尽最大可能保护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胆怯的心理。对待后进生,教师要为他们创设获得成功的条件,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地给予表扬,使其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苏伟.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