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07李红华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练笔写作阅读教学

李红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得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在阅读教学中巧施小练笔不失为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小练笔

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呢?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做到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并使用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小练笔,做到读写练相结合,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留白”处,韵无穷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对文章而言,也不是每一处都描写详尽,也会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读者留有耐人寻味的思考余地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课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师:让我们看的人——

生: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一路走来,你都看到了哪些花,哪些景色?请用一段话把你想象的景色写下来。

这样的小练笔,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迁移能力。

二、意犹未尽可再续

有些课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看似结束,实则意犹未尽。这就为小练笔提供了难得的沃土。

如课例《滥竽充数》,在课文的结尾处,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请同学们续编故事,南郭先生逃走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结局会怎么样呢?”学生会用跳跃性的思维这样写道:

“沮丧的南郭先生回到家以后,他会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好好练习吹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以后,南郭先生学有所成。当他再次来到宫中,得到了齐王的赏识。”

再如《穷人》一文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当渔夫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正睡得香甜时,渔夫会说什么?面对更艰难的生活,他们的未来会如何?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在表现故事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续写《穷人》一文。

三、略写处,添枝加叶

为了体现详略得当,凸显文章中心,文章的很多地方,在内容上会一笔带过,叙述显得尤为简略概括,甚至直接用省略号表示。所谓扩写,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原来内容简单、笼统的地方,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句段。

如课例《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学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小练笔时可以这样安排:

“此情此景,浮现在闰土的脑海中,他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请扩写一下闰土再次捕鸟的情景,适当地用上景物描写。”

再比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当“我”知道那位天天听我拉提琴的耳聋老人就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师时,“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不妨让学生猜一猜,写一写。

四、变换题材,显身手

通过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的小练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顿生写作兴趣。

诗词语言精练,最为讲究意境。将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如古诗课例《清平乐·村居》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有的学生就把它改为散文《农家乐》。再如志南和尚的《绝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都可以通过改体裁,达到训练目的。

五、我来当回小编剧

改编课本剧,既能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写作能力。

如课例《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文中角色性格鲜明,而且对话较多,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让学生对课文适当加工,如在保罗的哥哥出场时,给他准备适当的台词,把保罗的心理活动改为独白等。再如《将相和》《负荆请罪》等文章也可以改成课本剧。

小练笔是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纽带,通过它,可以做到读写相结合。教师安排切实可行的小练笔,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可以使他们的作文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实践证明,只有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才会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望。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尤汝萍.课堂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0.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小练笔写作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