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

2016-06-07向小林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求异思维新课程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造潜力,不断地探究新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素质;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充满创造力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有效利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因素,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巧妙设问,训练求同思维,诱发求异思维

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教师的问题提得好,就会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求同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基础,找出求同点,才能由此点出求异思维;另一方面,求异思维也是求同思维的条件,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式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但由于年龄小,独立判断、自我探究力较弱,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知识,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迸发出求异的火花,促使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一开课,我就由课题直接切入到第二十二自然段。学生一读,问题立刻就出来了:“为什么沃克医生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堪称军神?”……看似提出了许多问题,而实质上只需要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时我巧妙引导:“你们觉得哪一个问题最有价值?”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为什么刘伯承堪称军神?”“那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相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提的问题也会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二、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留有探究空间

当前,我们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学生围着教师的问题转,上课时学生处在被动接受教师讲授与提问的地位,充其量做一些“即兴式”发言。正如心理学家证实的:“当学生第一次听到难解的词语和科学的理论时,只顾努力去接受,就没有推敲和判断的余地。”接受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反复钻研、动手实践的能力更为重要,那就要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我在课前要求全体学生备好装有小半瓶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课中请小朋友演习用双手的食指合拢像乌鸦尖尖的小嘴,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中,从而让学生观看,领会“一颗一颗地放石子”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动手做(放石子)—动眼看(水慢慢往上升)—动脑想(联系课文思考)知道了“渐渐”的意思。这样,我引导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三、教会方法,加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目前全新的教育观。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来年级段的要求来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学法指导,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秋天到了》一文时,先要求学生预习,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教学时设置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课文是怎样写秋天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的?围绕问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学法,进行典型引路。

四、拓展思维,丰富想象,达到思维创新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多向思维,发挥其创造性。通过自身的理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表现出一种创新能力。只要学生爱动脑思考、动手做、动口说,就会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教师要牢固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凭借教材,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1999(11).

作者简介:向小林(1972— ),男,大专。就职于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桂兴小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求异思维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