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本教研 感受成长
2016-06-07李玉香
李玉香
园本教研,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走进园本教研,感受在教与研中成长的快乐。
一、立足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1.培训先导,理论支撑
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培训,有了理论支撑后再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都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看法。各班教师在本班内进行班级讨论,制定本班的主题内容。
2.立足教研,行为跟进
在主题实施的前期阶段,有些班级在实施步骤上出现了问题,于是我们就逐班进行指导。开展班级主题教育研讨现场会,推动主题教育进程。
由于师资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班级主题进展顺利,有的班级进展缓慢,甚至无从下手,这时,由班级负责人现场讲解本班主题开发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和困惑,并现场组织研讨,这样的现场会既让每位教师知道本班的进展速度,学习别人的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又是解决困难的良好时机。主题现场会推动了主题教育的进程。
3.探索主题教育,改变教与学方式
在2006年初步探索主题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园进一步脚踏实地地深入探讨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主题教育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幼儿开设的,以贴近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幼儿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1)在坚持每天研讨的过程中,总结出主题生成的四种途径
一是由课程生成主题内容,如,大班的《中国结》主题由大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中班的《香香的蔬菜》、小班的《我爱水果》等分别是在科学、语言等领域生成的。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价值取向生成主题,如,大班的《羊羊大迷宫》是根据幼儿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而生成的主题。三是由亲情教育生成主题,如中班的《感恩的心》、小班的《我爱我家》。四是由本土资源转化为主题,如,中班的《家乡的变化》,教师抓住南湖生态公园和正在拆迁改造拓宽路段这一契机,及时将本土资源转化为《家乡的变化》主题。
(2)课程设置,保障主题教育开展
主题确定之后,每个班就开始了主题活动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上课,于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课程进行重新的安排,并制订周日计划,开展课程。
(3)主题研究课评比促进主题教育展开
为了更好地开发主题课程,在实施主题教育的中期,我们开展了主题教育研究课评比活动,更调动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我们还向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变化以及家长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4)在反思中成长
根据主题内容布置主题墙饰。主题教育初步结束后,经过老师的精心整理,把每班的主题装订成册,形成了幼儿园自己开发的园本教材。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得出:
第一,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多渠道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并吸引家长的参与。
第二,通过主题活动使每一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第三,通过主题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记录者、引导者,同时,教师对“重过程,重发展”也有了新的理解。
二、评估教学制度,提高教学水平
改变了以往重结果的评价方法,采用每月一评估的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质量和幼儿认知水平,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教研改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了师资业务水平。
对照月工作计划制订评估内容,制作评估教具。在每月的最后一周,每班随意抽5名幼儿进行评估测试。
通过测查评估及时发现了幼儿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设特色课程,教师资源重组
在课程设置中,除了五大领域外,还设置了特色课程。
1.特色课程
(1)趣味古诗
学习古诗是比较乏味的,我们根据每一首诗的寓意配上了幼儿容易接受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舞蹈动作中体验诗的意境美。
(2)快乐识字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认字,他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大提高了识字量。
(3)儿童绘本
开设儿童绘本,由于教师对绘本教学比较陌生,我们就组织教师在网上观看专家课例,再由比较擅长绘本课的教师上实践课例,使教师对绘本有了新的认识。
2.教师资源重组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自身优势,进行资源重组,每位教师除了担任班级管理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担任2~3个班的特色课程教学,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搭建平台,家园共育
1.家园天地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合作者。我们定期有目的性地召开家长会,创设共同研讨的机会。
2.班级空间
开设班级空间,教师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有何建议,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随时进行咨询,让困扰家长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也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在教与研中教师深深感受到了研究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也深深体会到了研究带来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谢琳.走进园本教研 我们快乐成长[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