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下沙,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
2016-06-06侯瑞
侯瑞
时下,跨境电商被作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被作为互联网时代,全球化贸易的崭新表现形式。而作为“丝绸之府”的杭州,也早早地望风而动,于201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首个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我刊在获知这一消息后,派记者专门走访了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下沙园区,对跨境电商进行了专题报道。如今,下沙园区已满“周岁”,本刊再次盘点它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和“战绩”。
多元化探索让成绩斐然
综试区成立以来,下沙园区积极围绕“六体系、两平台”建设的要求,积极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和监管资源优势,通过探索多元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模式,成绩斐然,各项指标都有百倍的增长。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在下沙园区已形成进出口兼具的全业务模式。其中,进口业务包括网购保税和海外直邮。需要指出的是,下沙园区的网购保税是在符合海关总署2014年第56号公告的基础上,通过制度管理服务创新,要求交易单、物流单、支付单三单合一,采用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充分体现了自由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特点。此举为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海购等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提供了高效服务。
从成立以来到现在,下沙园区累计实现跨境B2C进口业务2086万单,交易金额36.6亿元,其中网购保税模式交易量约占90%,直邮进口约占10%。仅2015年一年,下沙园区累计交易1492万单,交易金额25.2亿元,其中网购保税1341万单,交易金额22亿元,直邮进口151万单,交易金额3.2亿元;其中从2016年至今,已完成510万单交易,交易金额达9.3亿元。下沙园区的业务量占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业务总量的90%左右。
一年多以来,下沙园区跨境产业链不断衍生,涵盖网络运营、产品销售、智能物流、配套服务等领域,汇聚了天猫国际、苏宁易购等平台类电商30余个,网易考拉、银泰网等垂直电商40余家,各类电商服务企业60余家,海外商家超过500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更带动了加工区内外电商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转型升级。同时下沙园区全面启动跨境出口业务,目前已引进敦煌网等平台,且一直致力于研究与产业结合创新M2C等模式。
五大举措为发展保驾护航
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突破部门界限,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委领导担任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招商、综管、海关、检验检疫相关负责人共同担任副组长,各部门抽调专业力量,组成现场办公室,负责业务推进和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
监管设施高质配置。试点启动时,下沙管委会就投入4000万元资金,并收购2.1万平方米独立物业,用作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监管场地,并按要求配备了高标准的查验设施;此后,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和直邮进口业务的启动,又陆续投入超过4000万元资金,用于监管场地建设提升和配套保障,目前已有4条查验设备投入使用。
信息平台高效搭建。下沙园区积极与试点企业共同完善全链路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境物品从运输、报关、仓储到订单生产、查验、二次配送等全链路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了运作效率,为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和风险监控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探索先行业务模式。搭建园区O2O展示平台,积极扩大进口业务品类,首批跨境水果、牛肉等商品顺利完成个人申报清关,限制类产品由于前置审批条件视同一般贸易,通过特殊监管区域电子账册的规范管理,率先实现了B2B、B2B2C、B2C模式的多元化运作。同时,积极招引出口平台企业,共同研究跨境保税B2B、M2C、B2C等出口模式。
积极申报进境肉类指定口岸。下沙园区率先在非口岸区域试行跨境肉类业务,与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协同,通过先检验检疫后转关的模式,实现“集中查验、分拨配送”,以此满足杭州及周边地区、乃至浙江省区域进口肉类贸易发展和消费需求。目前达缘等项目已启动且运营状况顺畅。2015年园区同步积极利用出口加工区政策条件申请肉类口岸并获批,实现杭州综试区业务功能多元化。
据此,网商“聚合”下沙,下沙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进入黄金时代。巧合的是,恰逢记者发稿之时,财政部等11部委公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免税时代”已经过去。在此背景下,下沙园区,这个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主站区”,将怎样面对这些变革,请期待记者的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