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抗过敏 谨防副作用
2016-06-06王海亭
王海亭
随着温度攀升,柳絮飞、花粉飘的季节又到了,很多人此时容易出现过敏反应,需要进行抗过敏治疗。但在选用抗过敏药时,谨防以下副作用。
嗜睡 虽然用于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已研发出第三代,明显减少了嗜睡等副反应,但仍有少数人服药后会犯困;如果减少剂量,则会影响药效。对此建议改在晚上吃药,不仅能促进入睡,而且能在第二天早晨发挥最佳药效。当然也可以更换药物,但换药不能太急,更不可频繁换药。这是因为刚开始服药觉得犯困,过2~3天后适应了,嗜睡的副作用就会不太明显。如果换药后还明显犯困,需找医生解决。
耐药 有些过敏患者在某个时期,可能需要持续服用抗过敏药以控制病情。但有些药原来用着效果挺好的,越吃越没效,这就是耐药现象。因此,连续服用同一种药1个月后,应适当更换其他类型的药物。如果一开始的过敏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类型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抗过敏药,这样既能增强治疗效果,也可预防耐药现象的发生。症状改善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药。也可以采用一些中医药疗法配合治疗,以代替长时间的服用抗过敏药。
过敏 患者如用药不当或由于个体的特殊性,抗过敏药也会引起过敏。如有些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时过敏症状加剧,便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于是擅自加大剂量,使过敏症状越发加重。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抗过敏药都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常用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引起药疹、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扑尔敏可引起固定性药疹(一块或多块钱币大小的圆形红色斑疹),皮损多位于手背、胸部、大腿内侧,有时会累及阴部。常用的抗过敏药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药物及其合成代用品地塞米松、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等,可导致湿疹型、荨麻疹型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多形性红斑等。非那根类抗过敏药还能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全身或大部分皮肤发红,呈铁锈色,表面有大水疱,摩擦后大片水疱膜可以脱落,形似大面积Ⅱ度烫伤,病情极为严重,应及时救治。另外,外涂抗过敏药配制的药膏也容易引起涂药部位出现接触性皮炎。
因此,人们在使用抗过敏药治疗过敏性疾患期间,如果病情不减轻,反而加重,或是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与过敏有关的过敏反应,就要引起高度警惕。确系抗过敏药所致的过敏反应,则应立即停止用药。症状严重的应去医院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