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家庭护理要点
2016-06-06谢基立
谢基立
妊娠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低于2 500克,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生命力较弱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 500多万早产儿出生,其中180多万出生在我国。随着两孩政策全面实施,新生儿基数变大,加上高龄孕产妇的增多,早产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早产儿皮肤娇嫩,表皮薄,皮下脂肪较少,皮肤松弛多皱纹,如老人外貌。全身多毳毛,耳壳软骨发育差,因此耳壳软而薄,紧贴头颅。指甲薄而短,尚未长到指端。足底纹路较少,足跟皮肤光滑。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往往尚未降入阴囊。哭声较弱或哭不出,反应差。
由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功能低下,生存能力薄弱,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死亡率较高,加强护理与照料显得至关重要,家长朋友在照料早产儿时,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保暖 早产儿新陈代谢低,血液循环缓慢,产热不足,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隔热性能差,容易散热,加以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此应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出生者。室内温度宜维持在25 ℃上下。在一般家庭里,可用双层浴巾包裹,置于母亲怀里焐(注意不可包裹过厚,以免母亲体温难以传入,婴儿反而更冷);还可以加用热水袋或电暖宝保暖,但需防止烫伤。体重不足2 000克者应放置医院的电暖箱内保暖。
注意喂养 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迟钝,容易呛奶,应耐心喂哺,必要时可采用滴管或鼻饲管喂哺。新生儿胃呈水平位,食管与胃连接处的贲门括约肌松弛,容易溢乳,需加倍小心,边喂哺边观察。如果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提示乳汁误入气管,发生窒息,应立即使婴儿侧卧,吸出口中乳汁,必要时送医院抢救。
早产儿体内营养储备少,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具备吸吮和吞咽能力,可以适当提早喂哺,产后6小时即可让其吸吮母亲乳头,以促进母乳分泌。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品,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当,容易消化吸收,且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其抗病能力。缺乏母乳者只好采用配方奶粉喂养,奶瓶的乳胶奶头扎孔不宜过大,以免空气吞入胃里,引起溢乳。
早产儿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较差,不宜一次喂得太多,宜采用少量多次原则,喂哺时间可比正常新生儿适当延长。
补充营养 早产儿虽然体重低,生活能力薄弱,但是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却高于足月儿,如果喂养和料理得当,不消3个月,其体重、身长即可赶上足月儿。对早产儿除了供给足量的奶,还宜添加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以及钙、铁等矿物质,以促进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和贫血。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较差,加以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容易损伤,脐部还存在断脐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理是重要的一环。被褥、衣物宜柔软清洁,加强脐部、腋窝、腹股沟皮肤皱褶、臀部及口腔的清洁与护理,做好室内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发现感染病灶应及时就医。接触婴儿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患有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庭成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防止出血 早产儿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发生皮肤黏膜、脐部、消化道甚至颅内出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连续补充3天维生素K,以利肝脏制造凝血因子,防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