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
2016-06-05山东韩旭
文/山东·韩旭
炊烟
文/山东·韩旭
没看过炊烟的人,是不大懂得家的牵挂的。
清晨,漫步在辽阔的雪原上,天空蓝得透出隐隐的黑,夜间飘下一层薄薄的清雪,被天色映照泛着淡淡的蓝光;太阳还没有出来,整个原野没有人,也没有动物,连空气也像凝固了,四下里静得除了脚下干雪的吱嘎声,就是自己耳朵的鸣叫。泥土的气息让厚厚的雪被覆盖在下面,还要几个月才能复苏。松树林和杂树林也都屏住了呼吸,那古朴的草木味道也被冻住了……漫天的雪地里只剩下一样可以感受的东西,冷。你可以抱怨,也可以忧伤,为何万物敛迹的隆冬的早晨,只有你一个人要在这没膝的雪窠里挣扎。然而不久,你嗅到了一股气息,那是烧木柴的烟火味儿,而且越来越浓。你知道前面的坡底肯定有一个村庄。果然,当你爬上一个漫圆的土岗,下面已经缭绕着淡淡的轻烟;定睛看去,才见到一坨一坨顶着厚雪的小房子,宛如童话里的小人国,每一个小雪房上都在悠悠地冒着柴草燃烧的蓝烟。也许这炊烟和你毫无关系,可是你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温暖,家的味道像困极人的梦,朦朦胧胧地就把你罩住了,再也不想离开。
也可能不是清晨,也可能不是雪原。傍晚的和风轻轻地吹着小路边的苦柳,艾草和别的什么蒿子的味道仿佛一个巨大的谜团,把你牢牢地裹住。你的背上是一篓沉甸甸的猪草,或者田里刚刚成熟的玉米棒,或者一捆湿漉漉的枯柴。汗水顺着额头流过眼角,再滚进你的嘴里,一股又咸又涩的味道立即从舌尖洇向喉头和心里。蠓虫一团一团地在空中跳跃,追随着你,不时地落在你的脸上、颈里,让你痒得不胜其烦。你用眼光向远处瞭望,到处是已经收割或正在收割的庄稼,新翻起的泥土味儿厚重而有些刺鼻。还是听听虫子们的鸣唱吧,或者看看白云的演出,然而都做不到,身边大沙溪的喧哗盖住了所有声音,你身上的重负让你抬不起头来。可是就在这繁杂而显得混乱的乡村小路上,你忽然闻到了苦李子树燃烧的气味,闻到了炊烟的气味,这是你天天闻惯的味道,平常而陈旧,可是你的脸上还是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炊烟,在远远地向你打着招呼:回来吧,到了有炊烟的地方,就可以卸下身上沉重的担子。
炊烟,是村庄飘飞的秀发,是牵住风筝的长线,是家无声的呼唤。许俊文说:“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
然而,这村庄的秀发在时光中日渐苍老、稀少,对游子的呼唤声越来越微弱。现代的生活方式如滚滚的暴风雪席卷而来,像汹涌澎湃的潮水覆盖了所有声音,虫鸣和民谣。用草秸烧锅成了保守、落后、小气的标志,煤气灶闪着鬼鬼祟祟的蓝色火舌焚烧了古老的习惯,煤气罐如飞机投下的重磅炸弹轰炸着乡村人的意识,电饭煲和电炒锅则像打扮妖冶的舞女勾引着乡亲的视线……于是乡村的清晨和傍晚不再有炊烟,乡村的炊烟全部被聚拢起来,送进了城镇粗壮高大的烟筒,日日夜夜喷吐着刺鼻的气味。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进步。然而这种进步里却夹杂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裹挟着城市人轻佻的生活态度。城市在迅速地蔓延,乡村在一天天沙漠化。一个城市没有了绿地,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肺;一个世界没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乡村,该有多么僵硬啊!
我不知道最后一缕炊烟将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落残喘,也不知道这缕炊烟何时断绝,更想象不出这缕炊烟断绝以后人们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情形,但可以预感到生活气息将变得越来越稀薄,生命形式将变得越来越草率,生活态度将变得越来越生硬……那时所有人都将成为没有牵挂、没有呼唤的游子,找不到自己熟悉的气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我喜欢这种宁静与诗意,然而它却在渐渐淡去的炊烟里飘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