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旬老人信义如山,还清70年前旧债

2016-06-05浙江惠之

金秋 2016年17期
关键词:债主后辈谷子

文/浙江·惠之

九旬老人信义如山,还清70年前旧债

文/浙江·惠之

还债路上

一位93岁的老人,最近三年陆续把70年前欠下的旧债一笔笔还清。有些当年的债主已离世,他便把钱还给他们的儿孙辈,并在每笔债上多付一倍利息。事实上,没一个债主后辈知道这些旧债,也没一个后辈愿意收下这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债款。而老人将债款硬塞给他们。老人还债的执拗与倔强,使这些债主的后辈一个个潸然泪下……2016年1月,被方圆百里称为“信义老人”的刘发生荣登“中国好人榜”!老人说:“不把钱还上的话,我入土都不会心安。”

点滴恩情记心头

刘发生老人,1923年出生在湖南株洲市攸县槚山乡一个穷山村。他的父母共生育5个子女,他是长子。母亲生完第五个孩子不久就撒手人寰,父亲在他16岁时也患病去世。那时刘发生已经结婚,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由于家境异常贫困,他卖了三亩地才将父亲下葬。

“那时有这么多弟弟妹妹要照顾,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刘发生说,一次,他老婆得了眼疾,光治病就花了120桶谷子。无奈之下,刘发生只得向乡邻借谷子艰难度日,他发誓一定要将几个弟妹拉扯大。前前后后,刘发生共向6户人家借过谷子,借的最多的一户有48桶,每桶谷子重17斤左右。为了养家糊口,刘发生还学会搓纺棉线手艺——将一朵朵棉花搓纺成一根根棉线,转手能赚点小钱。因为没有棉花,他分别向两户人家借了20斤和40斤棉花。最困难的时候,刘发生还找邻居借了12个银元做贩卖大米生意,这也是他诸多债款中最“重头”的一笔。刘发生说,他总共向9户人家借钱借物,都集中在1942年至1945年这四年里。

当年的滴水之恩,老人一笔笔记在心头。“早上睁开眼,就会想起这些债。”刘发生脸露惭愧地说。然而,生活贫苦的他,一直无力偿还。结婚后,他和妻子生育七个子女,家里只有五亩薄田,孩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还债了。“邻里见我生活这么困难,从来没有上门跟我讨过债。”这让刘发生颇为感动,他当时就暗暗立下誓言:等自己有能力,一定要把这些债一笔笔还清。

由于需要抚养的子女太多,老人的生活条件长时间未能改善。“我一直靠种田为生,没有攒下什么钱,这些陈年旧事也没跟子女提起过。”俗话说“父债子还”,可刘发生觉得子女对他很孝顺,他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便一直将此事封存心里。

九旬高龄登门还债

光阴似箭,一晃过了70多年,时间的车轮驶进2013年,刘发生和老伴已是90岁高龄。子孙们商量给他们做寿。“我们没有宴请宾客,只是家族内部庆祝。”刘发生的儿媳谢冬娥介绍,公公是个大家长,刘氏家族儿孙满堂,晚辈们都一个个给公公送寿礼,当时礼金就收了9000多元。谢冬娥说,这笔钱,他们悉数交给了父亲。

有了这笔钱,刘发生首先想到的是还清旧债。可当年的债主们,多半已离世。“再难也要把债主和他们的后代找到!”刘发生老人咬牙说。老人首先找到邻居文运生。当年,他向文运生的父亲借了12个银元。眼下,文运生已76岁,他的父亲早已离世。面对突然上门要还债的刘发生,文运生一脸愕然,因为他从没听父亲说过这事。他让老人不要还了。老人执意给了他2000元。说这是他的心愿,就算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要还。

还了这笔重头债,刘发生陆续找到其他债主的后辈还债。每次登门还债,债主后辈们都甚感茫然,待他讲清事情原委,债主的后辈没有一个愿意收他钱的,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没听父辈提起过,即便情况真实,也不用还了。无奈之下,老人只好请周边邻里作证,然后将钱硬塞到这些债主后辈手中,略露歉疚:“欠了这么长时间,已不好意思,现在有能力还了,这债我一定得还清,做人还得讲诚信啊!”

其中,有个债主的后辈已从槚山乡迁至丫江桥镇,当年刘发生从债主那儿借了40斤棉花。为了还债,90多岁的刘发生步行15公里,将钱送到债主的后辈手中。刘发生说,到2015年9月,他已经偿还了8笔债,压在他心里几十年的石头终于落下。

老人当时跟小儿子住在一起,但他并未向儿子儿媳透露还债一事。“我也是听邻居说才知道,公公在还70年前的债。”刘发生的儿媳谢冬娥感慨,听说这事,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公公养育了这么多子女,从未跟他们说过欠债一事,直到现在老人自己还上。如果公公早点说出来,子女们肯定会想办法帮他还清的。

还完8笔债,还有一笔20斤棉花的旧债,因找不到债主后辈仍未还上,刘发生一直挂在心中。老人只记得债主叫“石乃”,家住腾龙冲,不知债主真名。70多年里,村镇合并拆分,村民迁徙流动,寻找“石乃”及他的子孙非常困难。为此,刘发生只得找槚山派出所求助。民警在户籍登记系统中未查到线索,便联系隔壁的丫江桥镇派出所,才知石乃全名叫刘石军,已过世,其儿子刘祖发住在另一个村。在民警和儿媳陪伴下,2015年12月13日,刘发生冒着寒风前去找刘祖发还钱。相见后,刘祖发一脸惊讶,表示无论如何不接受这笔钱。刘发生急了,追上去硬把250元钱塞进他口袋,还清最后一笔债。

刘发生的儿媳说,公公将这9笔债全部还清,心情十分舒爽,空闲时,还会跟邻居们打打牌,到村庄面前的一条河里钓鱼。

“百年”后也有脸见恩人

刘发生当年向邻里借的主要是谷子和棉花,多为物品,仅有12个银元为货币。然而,当时的物价水平已经难以参考,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些债怎么还?刘发生说,他都是以现金方式还债。为此,老人去当地信用社请教工作人员,参考村里会计,想出个“等价兑现”办法。当他们听说老人要还七十年前的旧债,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

“当年1个银元能买70斤谷子,12个就是840斤。”刘发生说,目前100斤谷子收购价为120多元,840斤谷子就是1000元左右,考虑到时间比较久,他还债时加上一倍利息,最后向文运生归还了2000元。至于棉花,当年一斤棉花大概能换10斤谷子,40斤棉花能换400斤谷子,即500元左右,加上一倍利息,则要归还1000元。刘发生喜滋滋地说,还这9笔债共花六七千元,他自认为这种办法还算公平,并跟对方解释清楚了。他说只有这样,自己才心安理得。

许多人不解地追问老人,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能把每笔债记得清清楚楚?刘发生感慨:“这些债主是我的恩人,在我最困难时给了我帮助,而且没有一个人向我要债。这些恩情我怎么能忘记?我一直牢记在心,想着有朝一日一定把债还了。不还上,我入土都不会心安。”

当有人好奇问起“为什么不把这事告诉孩子,让他们替你还、替你分担?”刘发生觉得,子女对我很孝顺,给我吃给我穿,我不想麻烦他们,而且他们也都不富裕,每家各有自己的难处。“以前只要睁开眼,就会想到自己还有几笔债没还。现在9笔债全部归还,轻松了很多,就算‘百年’了也有脸见这些恩人了。”刘发生说得直乐。

如今,刘发生偿还旧债的事早已传遍方圆百里,成为街坊邻里的美谈。见证过老人还钱的邻居罗冬娥说,当初她问老人,为什么债主都过世了,他还想着还钱,“他说,债主去世了,子女还在,不把钱还上,入土后,他没有脸面对这些帮助过他的乡邻。”“我听都没听过,90多岁的人还钱给70多岁的人,何况当年的债主都不在了。”在隔壁村的罗大爷看来,刘发生的这种做法不可思议,又值得敬佩。

九旬老人偿还70年前旧债的“趣事”轰动株洲城。株洲市委书记看了报道感慨万千:“刘发生欠的债,金额不算大,而且时间久远。但这样一个知恩图报、追着还债的故事,给了我们心灵莫大震撼。头发花白的朴素老人,也许讲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标杆,给人间注入满满的正能量!”2016年1月9日,央视12套社会与法频道《夕阳红》栏目以“追着还债的老人”为题,对刘发生进行了长达18分钟的专题报道,向社会吹去一阵阵温暖的春风……

猜你喜欢

债主后辈谷子
打谷子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国再次成为美国最大“债主”
债主“巧”卖被抵押房产被判无效
谷子栽培技术
神回复
作为“债主”,中国怎么样能“威胁”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