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与“三多”
2016-06-05吴敏
文/吴敏
“三等”与“三多”
文/吴敏
那天遇见刚刚退休的好朋友老王,问他退休以后在做什么?他无奈地说:“能干什么?就是三个饱两个倒(午睡),混吃等死呗!”
时下,有些人进入老年后,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提不起劲来,无聊地打发时光,做那种“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公民。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人生的各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精彩,老年人退休后,不放弃“学”和“做”,有自已的心怡之事在忙,方能永葆生之乐趣。
网上曾流传着一个关于老年人退休的段子。话说一老伯以前是处长,目前退休在家。老伯觉得生活没追求、没事儿做,情绪抑郁。于是老伴想了一个办法,在买菜或是逛超市买东西都提前列一个清单,给老伯批示,老伯立马感觉精神奕奕,一改退休后的颓丧。虽说只是一则段子,却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有为常乐,有事情做不寂寞。退休以后老有所为,并非一定要在工作岗位上贡献余热,也未必要著书立说或搞发明创造之类,其实,能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算“有为”。多干一点事,心理上就多一分充实,少一分苦闷。
看过电视剧《师傅》,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也启发着我们:老铁师傅把不同的豆子故意混合,让老母去帮忙分拣开。老铁的女儿看见了便说,又在耍把戏!老铁对女儿说,给老人找点事情做,让她感觉到自己还有用!果然,当一盘豆子端到铁母面前,老铁请母亲帮拣豆子时,老人脸上露出了笑脸。高兴地说,我还是有点用处吧!这是电视剧中一个很普通的镜头,我却感触颇深。老年人养生,不宜过于闲懒,需要“没事找事”“闲里找忙”,多做些自已力所能及的事,和自已有兴趣的事。只要身体无大病,都可以去忙自已喜欢的事。虽然不一定要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但这种自由忙,却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精神寄托,让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漫画家方成刚退休那两年,想过要彻底休息,谁知道没歇多久身体便有了不适,到医院检查化验,结果血糖偏高。医生得知方成退休后有闲度终生的打算,劝他不可多歇,实在没事干,就养花养草。从此,他没事找事也要忙一忙,动一动,把晚年生活安排得忙碌充实,忙着动忙着笑忙着交友,至今还坚持写文章、画画,时刻保持忙碌的状态。他经常悠然自得地骑着一辆26寸的天津产“红旗牌”自行车,穿越大半个北京城,骑车去喝茶,骑车去约老友喝酒、聊天、作画、谈论创作。骑自行车使方成深受其益,他发现骑车越用力,感觉就越舒心,踩上几十里路都不叫累。
安排好退休生活,告别消沉枯寂,不做“三等”公民,老年朋友应该坚持“三多”:一是多培养兴趣爱好。老人在退休之后千万别闲下来,要自己找感兴趣的事情做,并逐渐培养起来更多的兴趣爱好,如做家务、养花、钓鱼、下棋等,把上班时感兴趣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捡起来。二是多参加社交活动。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有相同爱好的群体,这样会使自己更有归属感。如果老人自己寻找有困难,子女也应该给予帮助。如参加老年大学、加入老年合唱队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三是多聊天多倾诉。与朋友(包括忘年交)、子女、老伴等多交流,是调节情绪的好方式。大家在一起交流养花养宠物等生活经验,聊聊天,乐一乐,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人生难得老来忙”,适当忙碌幸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