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青邓楠在宁强插队的日子

2016-06-05秦晋

金秋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张宏宁强宁强县

文/秦晋

知青邓楠在宁强插队的日子

文/秦晋

邓楠抱着村民的孩子

近日,宁强县档案局在接收整理本县高寨子镇档案时,发现邓小平女儿邓楠来宁强县插队落户的户口迁移证。与邓楠同时签发户口迁移证的,还有张宏、李茂营、苑世男等3名男生,均系大学分配。在张宏迁移证的背面,写着“请高寨子公社给入户(4人)”,并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宁强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的印章。

根据宁强县档案局、县史志办的一些资料,还有高寨子镇丁家湾一些老年人的深情回忆,串起了知青邓楠在宁强县插队的生活。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城以东10余公里的河谷地带,汉江源头玉带河穿境而过,黄茅山巍立于北,马面山横亘于南。居民散居在玉带河两岸,多以农耕为生。

1970年3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邓楠与同校学生张宏(后成为邓楠的丈夫)、李茂营、苑世男等到汉中地区宁强县高寨子公社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据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洪全德回忆:邓楠初来时,被暂时安排在高寨子公社院内的许清河家,随后转往马面山腰的丁家湾(当时称民生大队)大队支书蒋映昌家,将张宏安排在距蒋家200米外的丁正苏家。

丁家湾风光秀丽,山水宜人,向南缘山而上可达宝塔寺。寺名宝塔却不见宝塔,只因那一带高耸的山体层层叠叠宛如宝塔而得名。向北顺坡而下二三里,便是玉带河,一条连接县城的公路与河道并行蜿蜒而下。在郁郁葱葱的山林树丛中,隐约可见座座农家瓦屋茅舍,邓楠当年的住处蒋支书家即在其中。蒋家的房屋布局呈“7”字形,主体为正房,桓房则为厨房和圈舍。正房中间是堂屋,进门一侧就是当年邓楠的宿舍。据蒋家老人回忆:邓楠的床上一年四季总挂着一床蚊帐,冬天保暖,夏天防蚊,平时放下也可隔个里外,起着屏风的作用。简陋是简陋了些,但她经常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据当地群众介绍说,邓楠个头不高,体态丰满,操四川口音。由于她说四川话,所以很容易和当地社员沟通。其男友张宏,籍贯江苏省,中等身材,结实,干练,会武功,尤长于挥刀舞剑之术,在北京大学与邓楠同班。

大家看出了邓楠和张宏是一对恋人。两人在张宏所住的丁正苏家单独开灶做饭。他们几乎是形影不离,相互关爱,相互体贴,感情甚好。当地人还清楚记得,邓楠常用她那浓郁的四川口音提高嗓门喊叫张宏回来吃饭的情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还得翻山越岭去山南10多里外拾柴火做饭、取暖。张宏不仅身体棒,而且力气大,每次拾柴火都带了邓楠同行。邓楠开始只能背小小的一捆,且斜挂在背上,当地人风趣地说,那简直就像斜扛了一支长枪。但后来,她逐渐适应走山路,也能背三四十斤柴火。张宏也学当地人背东西用“丁”字形的搭拄子撑着歇气。邓楠见用一根独棒支撑着那么沉重的东西,非常担心撑不住,就蹲下身子双手帮张宏扶住搭拄子。当地老乡见此情状,一个个忍俊不禁。他们也入乡随俗,喂了一条大黄狗。两人很爱他们的宠物,经常给它洗澡。大黄狗也很忠实,出门时跟随搭伴,奔前跑后,夜晚守家看院,颇能尽职。

在“文革”年月里,按照政策规定,知识青年要参加集体劳动。时任公社书记的洪全德多次给民生大队打招呼,要爱护北京来的大学生,尽量不要派强度大的农活。大队支书蒋映昌也怕他们身子骨嫩,干重活吃不消,都尽可能给他们安排简单轻巧的活。

当地群众常说,张宏、邓楠有知识,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能坦然处之,每天有说有笑,劳动积极性还挺高,且能与贫下中农在感情上相通,生活上相融。张宏每天起得很早,在未上工之前,总是去田间道旁拾拣畜粪为集体积肥。劳动中,他非常卖力,从不叫苦叫累。邓楠干活也积极主动,踏实肯干,绝无迟到早退、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的现象。当年,邓楠还被选为宁强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邓楠爱穿件大花格子布衣服,在农村妇女行列中参加集体劳动时,你根本觉察不出那是一位来自北京高干家庭的女儿。

邓楠在收工闲暇时,总爱静静地坐在床沿上看书、打毛衣。在当地人看来,邓楠与张宏有知识,有文化,也很有修养,两人很是般配。他们来丁家湾时,只带来两只木箱子,里面除常用衣服外就是厚厚的书了。在社员心目中,单从他们能熟练地背出《老三篇》和很多毛主席语录,就知道他们学识渊博,非同一般。

据邮递员回忆,邓楠常收到家信。她的母亲卓琳经常来信,对邓楠的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都给予指导,要他们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老爱幼,服从领导,且不可给当地父老添麻烦。由于张宏吃苦耐劳,平易随和,爱和年轻人聊天,当地干部和群众都喜欢和他接近。他也经常模仿宁强口音学说宁强话,与人开开玩笑。劳动之余,人们少不了要他表演一段拳术或剑术,他则每求必应,其表演总能赢得阵阵喝彩。他还曾在县城礼堂进行过武术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蒋支书家大儿媳妇白秀芬和邓楠相处很好,经常帮邓楠解决一些生活和劳动中遇到的困难。邓楠还亲手为白秀芬织了件毛衣,白秀芬至今仍压在箱底,精心保存。有一次邓楠回家探亲返宁后,一见到白秀芬就高兴地说:“哎,我们结婚啦。”白问:“在张宏家,还是你们家?”邓楠爽快地回答:“当然是张宏家。”随后就一股脑地道出了在张宏家的所见所闻,如她是怎样跟张宏父亲学做瓦坯活的等等。由此可见,当时她的心态是比较达观的。

邓楠还非常喜欢跟小朋友们玩耍、讲故事、做游戏,她经常领着公社书记洪全德的小儿子玩耍,洪家还保留了一张他们的合影照片。

一年后,邓楠、张宏招工到汉中地区电机厂,临走时,给丁家湾人留下了他们那条忠实的大黄狗,还有一些生活用具和几张合影照片。

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时,中央电视台将北京的追悼会向全国直播。丁家湾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当年在这山村插队的邓楠,都感叹道:“邓楠老了,她应该到她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来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当时住过的房,种过的地,走过的路和结识的朋友……”

2006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汉中市科协主席向当选为全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邓楠转达了宁强县丁家湾群众对她的思念和问候,希望邓楠能来丁家湾访亲探友。邓楠愉快地接受邀请,答应在适当机会,一定前往,并转达了她对丁家湾群众的诚挚谢意!

张宏、邓楠户口迁移证

猜你喜欢

张宏宁强宁强县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effect for the anode positions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300W class low power Hall thrusters
发光的葡萄
发光的葡萄
文化名家
——宁强
无底线直播女友,抖音小主为涨粉疯狂
宁强县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及潜力分析
张宏绘画作品
从“有例”、“有思”到“有效”
宁强县农村畜禽养殖演变及其趋势浅谈
试析适宜宁强县园林绿化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