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的市政快速化总体设计方案案例浅析
2016-06-05王成玉
王成玉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干线公路的市政快速化总体设计方案案例浅析
王成玉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穿城市的部分干线公路不能满足其过境交通功能,也严重干扰了城市交通的通行。为了缓解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道路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合理分流过境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各城市纷纷将干线公路改建至城市外侧,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利用规划的城市快速路解决兼顾过境交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通道。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G206公路(南岗至上派段)为例,探讨了此类兼具有干线公路和城市快速化道路的总体设计方案要点。
过境交通;交通拥堵;城市快速路;城市发展
1 工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发展迅猛。区域城镇的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展,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大小小的城镇依托迅捷的交通体系联结成在社会经济上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城镇体系,干线公路发挥着城镇体系骨架、联结城镇的“血管”和“脉络”的作用[1]。
但是随着近1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原干线公路逐渐向城市道路演变(即公路街道化),原有的乡镇变为街道。由于原有干线公路并未考虑两侧大量慢行交通(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出行需要,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如慢行交通和过境交通的交织、沿线开口增加及行人过街缺失带来的安全隐患等。这些原有的公路交通服务功能已不能满足道路两侧慢行交通的出行需要,公路渐渐成为了城市内部道路,也与原有的快速过境需求相矛盾。
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往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纷纷将干线公路外迁至城市近郊。此类公路不仅成为过境公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外围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线公路如何合理的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既能满足公路的过境功能,又能成为城市交通路网的组成部分,需要统筹考虑。本文以合肥市G206公路(南岗至上派段)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此类道路改建中的总体设计方案要点。
2 项目概况
G206贯穿安徽南北,北至安徽宿州市,接江苏徐州,南至安徽池州市,接江西景德镇,连接安徽宿州、蚌埠、淮南及合肥、安庆及池州等多座大中城市,是安徽省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干道,是沿线城市、乡镇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在省、市、县各级路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2](图1)。
图1 G206安徽段路线图
现状G206合肥段是沿西二环、南二环和金寨路穿城而过(图2)。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发展,G206的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干扰越来越突出,且由于货运、重车比例高,造成市区西二环、南二环和金寨路交通通行压力巨大,高峰时期交通量接近饱和,使得现状G206已不能满足干线公路的交通功能,也严重干扰了城市交通的通行。为解决现状交通压力,合理分流过境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缩短公路运营里程,提高干线公路的交通功能,现有G206线位外迁及改建迫在眉睫。
图2 现状G206
2.1 设计线位的选择
合肥段G206改建项目(图3)起点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南岗镇长江西路,终点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金寨南路。
现状G206穿合肥市市区是从合肥的合淮路、西二环、南二环、金寨南路通行,绕行距离远,与城市交通互为干扰。结合《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肥西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G206选线空间主要考虑位于大蜀山以西、肥西县“华南城”区域城市规划路网选线。G206改建路线走廊总体上布置于合肥市西郊,绕城设置。
经与合肥市规划、国土、交通等部门多次协商,并经市主要领导同意,G206南岗至上派段路线最终选择规划方兴大道、肥西县规划汤口路作为最终路线方案。路线共包括两段,一段为方兴大道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于城市快速路;另一段为汤口路段,在合肥市总体规划中属于城市主干路。
图3 G206合肥段改建路线图
路线中方兴大道段为合肥远期规划的快速路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肥市“三环”中的西环,对于合肥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汤口路段,在合肥市总体规划中属于城市主干路,为肥西县南北向重要主干道。
路线的选择与城市总体路网相吻合,既解决了作为国道的过境功能,又与城市近期向外扩展的方向一致,成为了城市路网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点定位非常准确[3]。
在目前土地宏观政策下,公路选线不仅仅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更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项目路线方案选择充分结合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利用符合“两规”的城市外围主干道路进行路线选线,避免了因基本农田或土地造成项目实施不了的因素,为以后类似项目积累了经验。
2.2 断面方案的确定
2.2.1 方兴大道段
G206方兴大道(长江西路-汤口路段)为地坪式快速路,长约10.05 km,全线中央分隔、主线无红绿灯,并全线控制出入,合理设置出入口间距,配套设计了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并结合远期交通量预测,项目具有城市快速路和干线公路的双重功能,交通量以过境的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为主,总体横断面方案既要兼顾公路的特性又要兼顾城市未来交通的发展[4]。同时随着城市远期再次不断的扩展,需要考虑远景G206的再次规划调整方案,做好交通规划宏观决策的参谋。
通过对交通量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预测,方兴大道段主线采用双向8车道断面,同时设置辅道,解决两侧地块的交通衔接[5]。设计速度为80 km/h,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设计,该方案较好解决了近期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共线问题;上跨式立交桥考虑工程规模,节约工程造价,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图4~图6)。
图4 方兴大道段标准横断面
图5 下穿式菱形立交横断面布置图
图6 上跨式菱形立交横断面布置图
2.2.2 汤口路段
G206汤口路段(长江西路-汤口路段)为城市主干路,采用双向6车道方案。路段受征地影响,采用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方案[6]。
路幅分配型式为:4.5 m(人行道)+7.5 m(辅非混行道)+4.5 m(绿化分隔带)+11.5 m(机动车道)+4 m(中央绿化分隔带)+11.5 m(机动车道)+4.5 m(绿化分隔带)+7.5 m(辅非混行道)+4.5 m(人行道)=60 m。与城市总体规划中断面保持一致(图7)。
图7 汤口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
2.3 近远期方案的确定
G206方兴大道段为城市快速路,汤口路段为城市主干路,交叉设计结合相交道路等级、用地规划,以菱形立交和部分式互通立交为主,解决主要交通流方向通行为主,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7]。
(1) 与长江西路(G312)交叉节点的分析。方兴大道规划为快速路,道路红线宽70 m,主、辅道断面,主车道双向8车道,中分带宽4 m;长江西路(G312)规划为城市快速路,但现状按照城市主干路实施,主、辅道断面,现状主车道双向8车道;北侧为机场路,主、辅道断面,道路红线宽75 m,中央15 m绿化带,主道为双向八车道,距离长江西路交口320 m处为机场路上跨大别山路菱形立交桥起点。
考虑机场路和长江西路建成时间不长,为减少对现状老路的破坏,近期采用平交方案,预留远期互通立交实施条件。本交口设计采用近、远期方案,近期采用平交方案(图8),远期采用互通立交方案(图9)。
图8 近期平交口设计图
图9 远期互通立交设计图
(2) 汤口路段近远期实施方案。汤口路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周边目前为基本农田和村庄。由于近期城市规模未扩大至此,周边仅有少量的慢行交通出行需求,考虑本项目的用地指标和征地拆迁,本段近期仅设施主车道,满足干线公路的通行要求即可,但预留两侧慢行交通的建设条件。远期待两侧城镇化后,再实施两侧慢行车道。
该段既满足了近期作为干线公路的通行要求,也预留了远期两侧慢行交通的建设条件;既解决了近期因征地拆迁的困难,也减少了近期工程投资。
2.4 排水方案
G206方兴大道段分别下穿彩虹路、望江西路、柏堰湾路、明珠大道、铭传路,共计5处。
下穿桥下排水,一直都是道路排水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降低下穿桥下积涝风险、减小后期管养负担,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不设泵站,确保下穿段排水安全、经济[8]。
通过对受纳水系洪水位分析,采用“半填半挖”纵面设计方案,使得下穿段雨水满足自排条件。同时,结合项目连续下穿的特点,对下穿段排水出口进行整合。
2.5 桥梁方案——采用咬合桩技术
由于土地成本越来越昂贵,城市建设中除要考虑节约投资,还要充分考虑周边约束条件、用地红线等必须统筹分析的因素,而伴随着全套管钻机及超缓凝混凝土的出现,咬合桩施工工艺已基本成熟,已能够解决部分棘手的问题[9]。
咬合桩在城市桥梁施工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减少施工对闹市区的交通及环境的影响,占地较小,成孔速度快,且能够对周围建筑物进行有效防护,目前,较多的应用于国外及国内的地铁工程、深基坑方面,特别适用于有淤泥、流砂、地下水富集等不良条件的地层,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因金寨路城市交通压力较大,项目在此处采用咬合桩桥台支撑结构。其余下穿立交处均具备开挖条件,采用扶壁台的明挖施工方案。
3 结束语
G206南岗至上派段目前已建设通车。在目前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下,公路选线和横断面的选择不仅仅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更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本项目路线选择充分结合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利用符合“两规”的城市外围主干道路进行路线选线,为以后类似项目积累了经验;横断面的设计既考虑了城市交通量和过境交通量的因素,也考虑了近期实施和远期预留的建设条件。最终,项目的建成通车标明,G206段既满足了公路的过境功能,又成为了城市交通路网的组成部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良好[10]。
[1] 陈至辰.快速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2] 陈建林.一级公路改造工程路基拓宽差异沉降数值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3] 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
[4]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5] CJJ 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
[6] 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 CJJ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S].
[8] 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S].
[9] 何少峰,李丙明.咬合桩发展综述[J].福建建材,2015(7):12~14.
[10] 邓立瀛,廖芳玲.公路市政化改造交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以G312国道改造无锡段为例[J].交通与港航,2016,3(5):57~61.
2016-12-03;修改日期:2016-12-08
王成玉(1981-),男,安徽合肥人,硕士,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U412.11;412.37
A
1673-5781(2016)06-0770-04